瞭望丨王立春:一生一事为粮安-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0/30 12:52:39
来源:瞭望

瞭望丨王立春:一生一事为粮安

字体:

  ◇栽培是公益技术,研究者没有经济利益。但玉米栽培专家王立春不以为意,因为他希望“自己做的事能帮农民赚钱,而不是从农民身上赚钱”

  ◇王立春带领团队扎根田野,不断进行玉米稳产、高产、超高产的理论探索和技术实践,创造了我国春玉米雨养条件下亩产1263.5公斤的最高纪录,并在不同生态区连续创建吨粮田,推动东北玉米大面积高产再上新台阶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郎秋红 薛钦峰

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王立春在位于吉林省乾安县的试验田内查看玉米长势(2023 年 7 月摄) 受访者供图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个叫王立春的人,仿佛为农事而生。

  王立春是玉米栽培专家。与育种专家相比,栽培专家往往不太容易被“看见”。但在吉林农村,王立春的名字和技术经常挂在农民嘴边。

  被农民称为“王老师”“王专家”的王立春,在玉米科研圈同样是赫赫有名的“增产王”。

  东北玉米亩产从20世纪80年代的250公斤提升到本世纪初的390公斤,再到现在的490公斤,王立春功不可没。

为让农民用上简单好用的复合肥,

  他把自己造成了“泥猴”

  王立春1960年出生在吉林省乾安县。

  小时候当地粮食产量低,每亩地只有200多斤收成,农村许多人将玉米磨完连皮一起吃。1979年,王立春考上吉林农业大学后暗自立誓,学成后要为家乡做点事,让农民吃饱饭。

  1983年大学毕业的王立春被分配到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这里是黑土地边缘,典型的盐碱地分布区,春天少雨,十年九旱。农民种地主要靠春季的返浆水(春天气温回升、土地没有化透前,土地上层融化的水分不能下渗,从而形成返浆水),4月中下旬就要抢播;为防干旱还要深播,又易造成出苗难。

  如何“补水”是当时吉林省西部抗旱保苗的难题。王立春一头扎进通榆县四井子村蹲点,率先提出“坐水种”的办法:人工刨埯,在埯里浇水,水渗入土后点籽。

  人工补水的“坐水种”方法,让出苗率从70%提高到95%以上。可是瓢舀桶浇,农民劳动强度太大。王立春又研究利用机械“坐水种”:在垄上豁沟,用水管往沟里灌水,水入渗后在沟里点籽,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那段时间,王立春和农民同住一铺大炕,吃大碴粥就咸菜。经过几年探索,王立春最终形成一条龙机械化“坐水种”技术,吉林西部玉米生产由此摆脱春旱束缚,从根本上解决了出苗难题,玉米亩产因此提高了100多公斤。

  粮食生产“收不收在水,收多少在肥”。天天在地里摸爬滚打,王立春发现农民施肥对配比把握不佳,投入很多钱效果不好。他想,能不能将各种肥料按比例配好,做成玉米专用肥?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还很少有人懂专用肥技术,王立春干脆住进长山化肥厂,和技术员一起调整配方和生产工艺。可是氮、磷、钾各种不同性状的肥料混合到一起,造粒机挤出的是泥状物。那时原料紧张金贵、不敢浪费,成不了颗粒就得把泥状物拿到外面晒,天阴赶紧收起盖上,天好抓紧铺开,晒好还要加工……整个人“造得跟泥猴一样”。

  一点点调整配比,一步步改进工艺,王立春终于研制出适合吉林西部的玉米专用肥,使化肥利用率提高5~8个百分点,增产10%以上,还降低了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这项技术累计示范推广367万亩,为农民增收节支22.9亿元。

为搜集科研数据一天奔波几百公里,

  他靠着柴禾垛睡着了

  2004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实施。该工程立足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主攻玉米、小麦、水稻三大粮食作物。

  此时,已调入吉林省农科院的王立春受命担任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主持人。

  他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起200多人的创新团队,在农安、乾安等十一个示范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在不同类型土壤、不同地力水平、不同密度条件下,用不同栽培技术筛选品种,并进行高产攻关试验。

  王立春天天扎在试验站,和科研人员现场观察:不同玉米品种的适宜密度和播期是什么;每亩多少穗、每穗多少粒、每百粒多重;施什么肥、施多少、怎么施……每项都要通过试验找出最佳数据。

  为了在有限时间完成繁多的试验项目,王立春马不停蹄奔走在各个试验站。坐火车、挤汽车、再骑自行车……一天跑几百公里是常事。有一次王立春回到试验站已是半夜,同事找钥匙开门的工夫,他靠着旁边的柴禾垛睡着了。

  不只是辛苦,农业科研试验还经常面临未知风险。2012年,王立春在桦甸搞高产试验,眼瞅就要收获,一场台风引发山洪,上千块试验田、几百万株玉米苗全被水淹,80%的试验报废。

  王立春痛心疾首。因为这种栽培试验不像育种可以去南方加代繁殖,只有在当地试验才能拿出适宜当地栽培的方案。这意味着王立春只能从头开始,一个周期就是一年。

  坚韧执着,永不言败。几十年来,王立春带领团队扎根田野,不断探索。他们构建的东北玉米可持续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2004~2008年仅吉林省就累计推广即达10054万亩,增产609.5万吨。东北玉米高产纪录也被他们一次次刷新,不仅创下我国春玉米雨养条件下亩产1263.5公斤的最高纪录,还在不同生态区连续创建吨粮田,推动东北玉米大面积高产不断登上新台阶。

  王立春有超强的执行力,还有敏锐的洞察力。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发现黑土地退化,并将研究方向由单一追求高产转向高产和黑土地保护并重。他们围绕玉米和土壤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突破,创建创新了深翻、宽窄行交替种植、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等技术,有效协调了玉米和土壤的关系,实现黑土地保护与粮食产能协同提升。

  2009年和2019年,王立春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玉米高产科研成果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为了推广新技术,

  他动员100多人跨省观摩

  今年秋天,吉林西部再获玉米大丰收。“得亏王老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一垧(公顷)地植株从4万株增加到七八万株,产量从2万多斤提高到3万多斤。”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民乐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峰说。

  深翻+水肥一体化,是王立春团队高产技术的集大成者。王立春研究发现,玉米高产的核心是密植,密植就要解决水、肥供应和土壤条件问题。于是,他将自己多年研究的技术工程化,并借鉴以色列滴灌技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耕层空间,在植株生育期通过滴灌实现精准施水施肥。

  更简单地说,就是把各种高产技术打捆,实现对水、肥、土壤这些影响产量因素的最优化,达到高产目标。

  为了让这项高产技术在其最适宜的地区发挥作用,王立春想方设法动员松原当地100多位农民和村支书,租了一辆大客车,分两次把他们拉到内蒙古通辽市的试验田现场观摩。

  看到效果的民乐村率先决定实施水肥一体化。王立春和团队成员一边手把手教农民,一边不断改进完善技术。他们先将地下埋管改成地上铺管,解决地下管维护难的困扰;又研发出可以回收使用的软管,使成本从每公顷3万元降到1000多元,一眼井的灌溉面积从三四公顷提高到10公顷……如今,这项技术正在吉林西部大面积推广。

  王立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研究的技术一定要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才没白做。”

  他率领的团队,自2006年开始不断创造并连年刷新吉林玉米单产纪录。他告诫团队成员:“栽培技术创新要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不是为了创纪录。”

  他们在桦甸的高产示范区产量增加了15%~20%,周边地区农民跟着学,也实现了增产10%~15%。

  看到自己研究的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是王立春最开心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做的事能帮农民赚钱,而不是从农民身上赚钱。”

  “栽培不像育种,育种成果转化后,育种专家可得到部分收益。栽培是公益技术,干再多研究人员都没有经济利益。”吉林省农科院院长马国成说,正因为如此,王立春不计名利,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格外令人钦佩。

  帮助竞争对手写方案,

  他的大气让人折服

  “他不仅是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推广者,还是优秀的管理者,是一个帅才。”王立春的同事、吉林省农科院二级研究员郭中校说。

  作物栽培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育种、土壤、植保等多个学科,能否将各方面力量凝聚到一起,领军人物至关重要。

  “王立春是一个大气的人。”郭中校说,科研单位竞争激烈,大家都想拿到大项目,但王立春从不吃独食,经常把自己的项目分解,带着兄弟单位一起做。“有一年邻省农科院争取到国家粮食丰产项目后向王立春请教,他不仅毫无保留传授经验,还主动帮他们写方案。”

  王立春的心思是:我国人多地少,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光靠一个人和一个团队能做的毕竟有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才能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近年东北出现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王立春所在的吉林省农科院资环所,人才却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许多年轻人看中的是:“王老师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包容提携不同性格的年轻人,给每个人创造发展成才的机会。”

  “我们虽然在地方农科院,但是承担了很多国家项目。”王立春团队成员、吉林省农科院资环所所长王永军说。

  据王永军介绍,我国玉米总产量已经超过水稻成为第一大主粮,东北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么大的底盘,科研上每取得一项突破,都是对国家的贡献。”

  现在,从资环所所长卸任的王立春担任吉林省农科院主要粮食作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说,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极端天气及地缘冲突影响,世界范围内粮食紧张状况加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已过耳顺之年的王立春开始带领团队向更高目标冲击。

  王立春说,同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发达国家亩产达750公斤。“我的任务就是把黑土地的增产潜力挖掘出来,争取玉米亩产再创新高,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瞭望》2023年第44期 )

【纠错】 【责任编辑:黄维】
深度观察

      哆哆女性网姓陈的女孩起名字免费seo技术手段占卜婚姻算命搞装修的网名叫什么好在线seo诊断营销推广理论seo做法灯起名成都比较好的网站制作公司合肥设计网站公司电脑起名字女孩起名字什么名字好听姓李的怎么起名姓马是什么宝宝起名免费SEO教程永州网站制作用贺起名字周易算命怎么样重生嫡女有空间怎样制作网站平面设计ui设计网站设计互联网电商网站设计商丘地区哪里有养鹿的seo推广效果如何seo推广法变态天龙八部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初二寂静岭电影天堂女性网名好听配电柜公司起名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