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Search

这位农民工写的书,被几代工友奉为上岗“宝典”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2023-12-03 10:39

奋楫者

原标题:这位农民工写的书,被几代工友奉为上岗“宝典”

记者 吴菁 刘佳荣 郭淼

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奋楫者》,致敬改革,致敬奋斗,致敬伟大时代。今天讲述两代全国劳模巨晓林、胡正伟的技术报国之路。

初冬的皖南,远山近水弥漫着清冷。从宣城到绩溪的高铁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巨晓林身着制服,和天南海北的工友们一起忙碌。一个月前,他穿的还是西装,人在北京,在灯光和掌声下再次当选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不时有人喊“巨主席”,他更习惯的是那一声被叫了三十多年的“巨师傅”。

小小的个子,光亮的额头,朴实的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在许多80后、90后甚至00后工友中,他就是偶像,无与伦比。

86年的信号工胡正伟比巨晓林正好小两轮:“巨师傅是我们所有工友的偶像,巨师傅写了这么多工艺的创新,当时说‘农民工也要努力学技术’,对我影响很大。”

△巨晓林(前排右一)和工友们在一起

和巨晓林相比,胡正伟这一代农民工无疑是幸运的。出生于改革开放后,他们打小看到的就是更广阔的天地。巨晓林也会回望自己的青葱岁月,他走出陕西岐山县的山村,搭上了时代的列车。一路上人来人往,但他一直在往前开的那趟车上。

农民工也要努力学技术

地处秦岭北麓的陕西宝鸡,是巨晓林的家乡,也是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起笔。1961年,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轰鸣着从宝鸡开往凤州,实现了我国电气化铁路“零”的突破。

家门口看到的火车,勾起当年还是农家少年的巨晓林内心朴素的渴望:“上五年级的时候,我还亲自坐公交车,到我们蔡家坡那边看了一次火车,那时候我从心里好像有这么一个小梦想,长大了以后能当铁路建设工人就好了。”

人生的多种可能里,巨晓林想过会成为一位能干的庄稼汉,或者是他高中毕业后的工作——电影放映员。机缘巧合,1987年初春,25岁的巨晓林被老乡推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的一名接触网工。

每一位乘坐火车的旅客都能看到,沿钢轨上空之字形架设的输电线,那就是铁路接触网,被称作是列车的“生命线”。虽然只是“签合同”的农民工,那身蓝色工服依然带给巨晓林抑制不住的兴奋。还在兴头,一碗冷水便当头泼下。

巨晓林回忆起初入行时的迷茫:“开始的时候其实我想得简单了。他们讲的是干活,只要你有力气,只要你好好好学。其实来了以后才知道,并不是说有力气就能干,这是一个技术行业,技术性还特别强。”

看不懂的施工图纸,宛如天书。铁路接触网工是一个技术密集工种,集纳了维修和养护线路、桥涵、隧道等多种知识门类,这让没有任何基础的巨晓林感到茫然。

小个子也不能被看低,巨晓林暗下决心,一定要勤学苦练,干出个名堂:“我那时候就说了,农民工也要学技术,要做一个懂行的人。”

△巨晓林手写的书稿

铆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巨晓林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撵着师傅问,宿舍熄灯以后,还悄悄地打着手电筒学习。无论工地转移到哪儿,图纸、工具书、笔记本,是他不离身的“三件套”。

有一年,工地宿舍安排在了一所学校,巨晓林白天出工,晚上总结学习。教室里面正好有个乒乓球案子,他就将其拉到床铺跟前来,坐在床上整理了40多天,把经验和方法都梳理出来。有时候纸不够了,就在其他纸的背面写。工程测量、机械制图、接触网软横跨计算……这些光看名字都头大的专业技术,被“零基础”的巨晓林一一啃下。

△接触网作业车是巨晓林最熟悉的“工作伙伴”

琢磨出来的工人上岗“宝典”

1998年,我国铁路实施第二次大面积提速,36岁的巨晓林正在参与哈大线的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这将彻底终结东北地区没有电气化铁路的历史。但在这条繁忙的线路上施工,最大的问题是留给工人施工作业的天窗时间十分短暂。有时甚至不到10分钟。

巨晓林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进:“特别是挂下部固定绳的时候,最少15分钟以上。这是因为挂下部固定绳的时候,挂起来以后它下面就是耷拉着,支起来车才能通过。”

传统的工作方法,需要工人像蜘蛛侠一样行走在半空,用钢丝将下部固定绳和上部固定绳连接到一起。正常进度至少需要80天。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巨晓林所在的施工队竟然在30天内完成这道工序。来自德国的技术督导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个奇迹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其实一切源自于巨晓林的灵机一动。他说:“我想了一个办法,用了一根7米长的竹竿,竹竿上面弄了一个Y型的叉头,然后弄了一个S钩,把S钩先挂到上头那个横向承力索上,等下边弄好,拉过去以后,用叉竿放到钩里面去。”

叉竿和S钩极普通,效果却立竿见影。巨晓林心里充满成就感。在南北工地摸爬滚打的日子里,他用心琢磨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不断创新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2006年,一本名为《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的工具书,成为数千名一线施工人员的上岗“宝典”。作者便是农民工巨晓林。

△巨晓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已经出到第4本

新时代需要更多“能工巧匠”

巨晓林潜心写书的2005年,同样是农家子弟的胡正伟正式走上铁路建设岗位,成为一名信号工。这一年,我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工,神州大地即将迎来高铁时代。

比起年轻时的巨晓林,胡正伟显然拥有比“偶像”更多的机会。通过钻研学习,专科文凭、本科文凭,他一步一个脚印。公司还送他到清华大学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进修。谈到巨师傅,胡正伟说:“我俩应该说出身来到单位的时候都一样,也都是农民工,我来了跟巨师傅一样都是合同工。”

巨晓林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我们职工的上升渠道,以前农民工就没有。我原来一直考不了技师,农民工现在是可以考技师。不单对我,就说跟整个社会的环境影响是非常大的。”

△巨晓林在京沪高铁项目上

2010年的巨晓林,已经作为高技能人才,被选调到京沪高铁参与施工技术攻关,公司聘任他为“工人导师”。两年后的2012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巨晓林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帮助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

胡正伟加入工作室那一天,在他的描述里,被称为“幸福时刻”。他说:“巨师傅我俩其实在工作中是不同专业,但是我们会在一条线路上去做不同的事情,就想向他这样的人学啥:第一学技术,第二学他怎么样去更新这些技术方法的诀窍,因为他特别爱钻研。”

△巨晓林曾获得“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多项荣誉

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好的发展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在神州大地铺展。2019年4月,在商合杭高铁建设中,工人们尝试采用巨晓林的新发明“承力索缓安器”。年轻工人们不太适应这个新工具,已经57岁的巨晓林亲自爬上设备调试。

胡正伟记得,当时在商合杭高铁接触网施工的时候,巨晓林为了找到吊弦安装方便快捷的方法,在放线车上一待就是一天。这种对工作特别认真钻研的精神让胡正伟特别敬佩。“当好工人既要苦干实干,更要敢想敢干,巧干会干”,巨师傅的这句话,胡正伟琢磨了很久。

致敬偶像的最佳方式,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昆广、大丽、京广、京哈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都留下了胡正伟的身影。带着和巨师傅同样爱钻研琢磨的劲儿,他的研发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后辈中能工巧匠层出不穷,也是巨晓林最愿意看到的事,他说:“我们虽然是专业不同,但是他的一些展品在我工作室里放的,我觉得设计得很好。他设计的一个打磨钻头,我原来都做过这个事情,但是我没做成,他做成了。”

△胡正伟在施工现场

2020年11月24日,34岁的胡正伟同样站上了巨晓林曾经的领奖台——“全国劳动模范”的表彰现场。他说:“知识型新型工人,我觉得工人就是要懂技术、知标准、敢创新,现在智能化、机械化这些设备都在运用,使用起来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现在主要是奔这个方向去研发。”作为新一代农民工,胡正伟们正在用行动给予“知识型新型工人”新的注解。

△胡正伟荣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

当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为这位80后新型产业工人响起时,作为前辈的巨晓林感触的是时代和政策的照拂:“人们都在搞技术创新,搞革新。然后对整个社会、特别是我们搞技术行业的,发挥他的技术才能这方面,有上升的渠道、有保障,各方面都做得特别好。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很好的发展。”

工作之余,乐观的巨晓林喜欢写日记、写诗。在职业生涯最低谷的时候,他曾写下这样一首题为《梦》的小诗,那是他对梦想的诗意表达:“在冬天里,我把一个最美妙、最美妙的梦,藏在心里,抚育抚育着,让它发芽,开花,结果……”

△巨晓林手绘的漫画、创作的小诗《发现》

改革“声音印记”

从农民工到知识型新型工人,一代代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接力书写不平凡的故事。如果45年浓缩为45秒,中国产业工人经历了怎样蜕变?请听改革“声音印记”: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10周年。回望改革漫漫征途,在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探索实践的先锋模范,他们身上鲜明的改革开放精神正被赓续传承。

“心怀天下,吾辈何辞”,改革先锋的精神正在何处开枝散叶、生生不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后辈如何接好改革开放的接力棒,为新时代新征程汇聚更加强劲的力量?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奋楫者,致敬改革,致敬奋斗,致敬伟大时代。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人物推荐

  •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最美职工

  • 中国梦 劳动美 劳动者之歌

  • 劳模风采

  • 【加油!工会人】讲述工会的那些事儿

看点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沉浸式情景体验感受红色文化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沉浸式情景体验感受红色文化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小小红色讲解员稚嫩更专业!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小小红色讲解员稚嫩更专业!

  • 特稿204|给冰川“盖被子”的人

    特稿204|给冰川“盖被子”的人

  • 探寻钱江源的共富密码

    探寻钱江源的共富密码

  • 中工网评丨工会“爱新餐”背后是持续升级的暖“新”关怀

    中工网评丨工会“爱新餐”背后是持续升级的暖“新”关怀

  • 工人日报e网评丨盗版书“一元一本”,卖出的是累累恶果

    工人日报e网评丨盗版书“一元一本”,卖出的是累累恶果

工会24小时

  • 技术工人再登国家科学技术最高领奖台
  •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实施系列关爱船员项目
  • 强基层增活力 工会建设在行动|上海发布工会服务阵地焕新三年行动计划
  • 手机上申请,不出门就能领到补助金
  • 安徽省总工会:发放专属红包 定制文化大餐
  • 温州市总工会推出2024年暖“新”十大实事

网评推荐

  • 社评 安全生产管理要鼓励及时发现隐患而非掩盖隐患 
  • 网评 工会“爱新餐”背后是持续升级的暖“新”关怀 
  • e评 盗版书“一元一本”,卖出的是累累恶果 
  • 工视评 对“开盒挂人”坚决说“不”   
  • 我思 一段手语会改变什么?   
  • 工评 工伤异地就医可直接结算,是一种民生温度 
  • 漫评 不能放任快递单广告“套路满满”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哆哆女性网以直报怨男孩子起名起名生辰八字百变小樱国语版全集放牛班的春天国语2022年起名宜用字小白兔起名沙姓男孩起名男起名字楚辞女取名诗经我的快乐会回来的公司起名3个字精选齐如意特片网姓马的宝宝起名的水产公司起名大全免费吗校园丑闻日本明治维新要给马钉宝宝起名蓝色潮痕搜狗皮肤下载南昌公司起名廊坊银行学校取名起名大全程字起名城市猎人下载魔鬼约会学五行八字起名测名软件游戏起个啥名女诗经男起名楚辞蓝田玉暖日生烟psp怪物猎人3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