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年度学者:刘华杰

    刘华杰:一场“运动”的发生

    本报记者王洪波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2月25日   17 版)

        2019年4月10日至14日,我有机会跟随刘华杰前往云南省勐海县,看他如何进行植物考察。大树参天的森林里,山中小径上,听他随手指点着说出一串植物名字,每种植物什么科属,有何特别之处,如数家珍;看他轻松爬上一棵坚核桂樱树,摘果子给大家尝……几乎是植物小白的我,只有膜拜的份。这是刘华杰2018年至2019年间6次勐海之行中的一次。他的目标是写一本记录勐海县植物的书。12月18日,这本取名为《勐海植物记》的书已摆在了我的书桌上。

        《西方博物学文化》是刘华杰今年出版的另一本书(他担任主编)。该书以对若干有典型意义的博物学家——包括塞奥弗拉斯特、约翰·雷、林奈、利奥波德等——的研究串起了一部西方博物学史,其中很多研究均属填补空白。书出版后,入选了“中国好书”月度榜、《中华读书报》好书榜、华文好书榜等榜单。

        上面两本书分别代表了他近年来工作的两个方面:前者为一阶研究,后者为二阶研究(“一阶”“二阶”是刘华杰喜欢使用的词语,据说来自逻辑学),共同点是都属于博物学。

        大约五六年前,几乎在一夜之间,书店里自然、博物主题的书雨后蘑菇般成片冒了出来:覆盖了看花识草观鸟赏虫等各种主题,引进很多而原创也不少,主要是一阶但也有少量二阶作品,有“西方博物学大系”那样的皇皇大编也有“自然文库”“博物学文化丛书”那样连续出版多年的丛书,有科学家的专业著作但更多是普通人的业余写作……有这么多的书,就表明有一个相当可观的作者群体,也意味着有更为广大的读者群体。数年间,“博物学”渐为公众所知,在国人文化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可以说是一场“运动”——“博物学复兴运动”。而在这场运动中,我们不时可以看到刘华杰的身影。

        早在2000年左右,刘华杰就开始在包括本报在内的报刊上撰文呼吁“复兴博物学”(那时,我虽然觉得其言之成理,却对这件事的前景半信半疑)。——他的呼吁似乎把自己先给唤醒了,从此,就看到他到处拈花惹草,写的文章不再是高大上的科学哲学,而是这里那里的植物发现,讨论的是植物的手性、或者本土种外来种入侵种之类的问题(关于他的一阶博物学文字,中科院植物所王文采院士曾评价说:“我完全想不到的是一位哲学家竟然对植物界、对大自然高度热爱,对北京平原和山区的植物如数家珍……这需要查阅大量植物分类学文献,这方面的工作量很大,很艰巨,对此,我深为钦佩,并感到刘先生是一位不多见的多才多艺的业余植物学家。”)。再然后是一本本书的出版,有翻译,有著作,也有策划和主持的丛书,《玫瑰之吻》(译作)《天涯芳草》《博物人生》《檀岛花事》《博物学文化与编史》《青山草木》,等等。

        但他最大的贡献也许还不在于自己的作品。我们说,这是“博物学复兴运动”,而一场运动,没有理论的支撑是走不远的,刘华杰就尝试为这场运动提供理论的说明和引导。他再三论说英文词组naturalhistory之中history的“探究”含义十分关键,他认为从历史传承和大众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博物”比其他译法更加合理,这样做求的是名正言顺事成。他指导自己的学生开展对约翰·雷、林奈、日本博物学史等的研究,其中期目标是搞清西方博物学史,远期目标则是梳理中国博物学史。他提出博物学编史纲领(此可谓三阶研究),把博物学和对数理科学、工业文明以及现代性的反思联系在一起,从而把思考推进到哲学层面(哲学本是他的专业,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想了多年,他终于想清楚了博物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给出“平行说”的定位。

        一场运动,更离不开出色的组织工作。通过对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发挥影响,刘华杰推动博物学出版不断升温,很多优秀博物学图书的出版,他都是幕后推手。2015年,他发起、组织了首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到今年,论坛已举办到第四届。201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中国博物学评论》杂志,刘华杰担任主编之一。“这意味着新博物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建制化开始了”,论者认为。

        一场运动,也必有其精神领袖。近年来,很多人因为读了他一本书,或者听了他一场演讲,心中埋伏已久的博物情愫苏醒过来,由此开启“博物人生”的新阶段。如今,在刘华杰身边,集聚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有的从事一阶的博物学实践和写作,有的开展二阶、三阶的博物学研究和思考。他们的存在,让我们可以断言,这场运动绝不会转瞬消歇,而能够可持续发展。

        关于刘华杰在这场运动中的贡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说:“中国的博物学在现代意义上的复兴和发展,是华杰教授他们努力的结果。记得2004年在北大上课时,华杰教授提出博物学的复兴,并且身体力行,率先投身植物识别,在华杰的影响下,我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创办了《博物》杂志。当时也不知道是否能为社会接受,没想到,10年过去了,华杰开创的事业红红火火地在中国开展起来,我们的《博物》杂志也获得成功,发行量节节攀升。”

        当然,一场运动的兴起和它取得的成绩,不能归功于一人。首先,在其中贡献了力量的人还有很多。其次,我们需要看到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动因——生态环境危机的加剧、人愈益被禁锢于电子化的世界而感到心灵的不满足,都促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许才是这场运动的根本动因。或者说,当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人们发现了自然的特殊价值,发现了对博物学的深刻需求。而刘华杰敏感地觉察到了这一点,他说,高科技支撑的文明的推进,不能冒进,必须自然而然,与环境相适应。

        问答

        中华读书报:博物学越来越“热”,仅从出版来看,每年博物类图书数量多不胜数,这在十年前乃至五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您如何评估博物学发展的现状?

        刘华杰:一阶博物学热起来与经济基础直接相关,发达国家的社会中博物学均十分繁荣,中国步入小康社会,将不会例外。但二阶博物的发展需要契机、需要专门推动。中国恰好赶上全球学术研究的若干变迁,博物学文化研究成为一个有趣的领域,科学史家、文化史家、环境史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一般历史学家、物质文化史家、边疆史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等都对博物感兴趣。各种因素汇集到一起,如果我们此时不关注,反而不正常。当下从全球范围看,博物相关研究形势大好。就中国来看,也开始起步,略显得保守些,但问题不大。这其中,命名问题其实是很重要的,“博物”这两个富有魔力的字要比其他叫法好得多,更有吸引力,更能跟传统接续。设想一下,如果不是选中了这两个字,恐怕发展不会如此顺利,也难吸引到如此多人关注。

        中华读书报:您多次谈到,我们很缺乏在地动植物手册类的书,您也一直在写这方面的书。您对这类书的写作和出版有何建议?

        刘华杰:在地博物手册、图鉴直接影响到一阶博物的发展。百姓参与博物活动,没有这类书根本不行。只引进外国的作品,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地质、地理、动植物是与处所密切相关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生命。之前我们欠账太多,短时间内快速达到一种较高的水准也不现实。但是学者可以推动这件事。我愿意特别提及中科院植物所马克平先生,他主编的“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已出版了许多册,这项工作非常基本、重要。希望其他科学家向马老师学习。没有这类基本图书,所谓环境工程、物种与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等,都不靠谱。

        中华读书报:当下“博物学热”似乎更多体现在出版等领域,是一个“民间”的现象,而在正规教育、学术研究、政府行为中,博物学仍没有什么地位。是否有必要推动博物学进入正规教育和体制化的学术研究中?

        刘华杰:确实!民间有活力,民间对形势的变化更敏感,而体制占据正统却也显得僵化。不过,没必要对立起来。博物学从民间重启,由下而上渐渐影响体制内的教育、科研、规划,是非常合适的。全球正规教育与科研都显露出一些顽疾,如果民间博物学做得好,让更多人觉得有趣、有价值,就有可能引起官方和体制的响应。不过,我觉得没必要着急,更没必要玩悲情,一步一个脚印做就是了。急于把博物学变成正规课程,反而有问题,对个体对国家都不负责任。当下,重启博物,主要还是着重于提供多样性选择,提供反思的材料,至少对于大多数人应如此。各级学校增加一点博物类选修课、人与自然互动的实践课,是非常好的想法。必修课不宜考虑,难道还要进一步折腾学生吗?

        中华读书报:有一个未来学家前几年出版了一本《2052》,对人们如何应对未来给出了20条建议,其中第四条是“不要教你的孩子去热爱野生生活”。他说:“人类正在将野生自然环境不断地从地球表面去除出去。因此,那些(包括我在内)曾经被父母教育要热爱野生环境的人发现,能够参观的地方越来越少,景点也越来越远。……如果你教育孩子,他/她应该热爱静谧的大自然,那么你就在教育他/她热爱一种越来越难以觅到的东西。更好的选择是,教会他们在大城市的喧嚣中,找到平和、平静和享受。”这与您的主张正相反,您如何说服读者接受您的建议,而不是这位未来学家的建议?

        刘华杰:这件事被极端化了,被二分法搞乱了。大自然并不只在远方,这是一个基本命题。如果承认这个命题,上述疑难就不重要了。如果人们懂得“分形(fractal)”概念的话,就更好解释了,人与自然形成了分形结构,荒野、郊区、城市、小区、人体内都有“自然”。对未来学家的观念不必太在意,他们也预测不了什么,社会系统太复杂。孩子广泛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是其“成人”过程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因为我们本是普通的动物,来自大自然,人类的所有生活都基于大自然。当然,想走捷径,搞投机,可以不大理会大自然,但一定有报应。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

    哆哆女性网陈廷嘉主演的电视剧seo培训是多少传统企业seo网站开发方案设计游戏取名器含有玖字的网名金属公司起名字梦到捞鱼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电脑共享wifi猪宝宝起名宜用字读什么利他就是利己作文800例子佛山手机网站设计网站建设 App房地产营销推广网站制作注册餐饮损益表分析网络营销推广的公司公司名称起名三个字设计工艺品加工网站2021春晚主持人国学周易起名字网专业seo优化多少钱火星救援百度网盘女孩缘字起名巴霍巴利电影观后感姓苏鼠年起什么名字营销推广运营公司用夏起名女儿名字商丘西府海棠属鼠的的宝宝起名大全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