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湖南 > 新闻资讯

紫云的天翻地覆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紫云人是有梦想的。,,他们的梦,说大了叫“中国梦”,说小点叫“通路梦”“通电梦”“通讯梦”“小康梦”,说得再具体点,就是要摆脱贫困,像山外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如今,这一连串的梦一个个实现了,紫云人自己用一个词语来表述和评价:那真的是“天翻地覆”。前些年及其更远的年代,紫云人都是拼着命离开大山,如今,紫云人逢人便热情地发出邀请:什么时候到我们紫云来玩一玩。,,冲着紫云人的这种自豪,我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走进了紫云山,找到了紫云梦。

凤凰网湖南讯(文/图 刘翼平)

汇集扶贫力量,实现紫云梦想

———题记

紫云人是有梦想的。

他们的梦,说大了叫“中国梦”,说小点叫“通路梦”“通电梦”“通讯梦”“小康梦”,说得再具体点,就是要摆脱贫困,像山外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如今,这一连串的梦一个个实现了,紫云人自己用一个词语来表述和评价:那真的是“天翻地覆”。前些年及其更远的年代,紫云人都是拼着命离开大山,如今,紫云人逢人便热情地发出邀请:什么时候到我们紫云来玩一玩。

冲着紫云人的这种自豪,我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走进了紫云山,找到了紫云梦。

云里头的梯田

在摄影家的眼光里,紫云山里的塘家梯田美仑美奂。特别是九、十月,一块金灿灿的稻田耀眼地镶嵌在海拔1420多米的紫云山半山腰,深绿青翠、静谧古朴的原生态景象恍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游客们从六十多公里外的东安县城进山,翻过三道山岗,逐道爬高,那幅《塘家梯田图》,总是在游客头顶的云里头飘着、悬着,让人向往。塘家梯田不单是农作风光,还有古老的湘桂古道从这里穿过,这段古道就是当年陆定一写的《老山界》里的红军长征路,出了名的蜿蜒曲折、陡峭险峻。梯田里、古道旁还有两株一千多年的红豆杉,在百年木屋前后苍翠挺拔着,是植物史册里有名有姓的“红豆杉王“。高山、梯田、古道、老树,紫云风光真是美美共生,美不胜收。

对旅客来说,距离产生美;对紫云人来说。今天呈现于世人面前的紫云之美,却意味着偏僻闭塞贫困艰辛之苦。在中国脱贫攻坚的花名册里,紫云村列在“深度贫困村”一栏里,全村17个组301户108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2户559人,贫困人口发生率高达50%以上。高高的紫云大山里,旧社会常有虎豹出没,人民翻身后的新社会,发展致富的大道上,仍然有三只拦路虎。一是路虎,本世纪初,才有简易公路通到山脚下,全村17个组散居在26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的半山腰上,最好的路就是那条千年古道了,其余的都是羊肠小道。二是电虎,本世纪初才有外地人进村修了3座小水电站,结束煤油灯时代。但电压不稳,像萤火虫一样的电灯,比煤油灯强不了好多。每到枯水季节,又回到煤油时代。三是地虎,少田无林,全村只有高山梯田旱土1111 亩,干旱缺水,离家遥远,耕作辛劳是紫云人叫苦的头号话题。高寒山区,单季生产,年年要从山外买粮食进山。全村的集体山林在1963年折价并入国有大庙口林场,村民无土无林,只有替林场从事采伐、造林、抚育,赚点人力收入。建立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后,林木禁伐,收入逐年减少,山民守着绿水青山,为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做贡献。三虎挡道,紫云人说自己“吃了苦中苦,还是人下人”。

三虎挡道,由永州市政协主席牵头挂帅、市县3个后盾单位和场村干部共87人组成结对帮扶大队伍,浑身使出三板斧:

完善基础设施,让组组通上水泥路、户户通上高压电,人人饮上自来水、丘丘稻田接上引水渠,部部手机联上4G网,五项全覆盖基础设施工程投入达到1164万元。

发展产业项目,养殖业、光伏业、蜂业、药材等产业项目同时并举,财政专项投入211万元,每一分钱都像孵化器一样为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油茶和蜜香脐橙两个合作社产业项目不仅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人平分红还有1800元。

实施精准脱贫,易地搬迁64户218人、引导贫困对象外出务工210人、教育助学补贴359人次,小额扶贫贷款118户408人409万元,村里1.5万亩毛竹统筹经营利益分红人均1700元/年。扶贫政策一滴不漏地洒在每一位贫困户身上。

精准脱贫,紫气东来,三板斧砍出了紫云村的新面貌,带来了紫云人的新气象。

山顶有座城墙石

紫云村最高峰高挂山,1672米的高山顶上有一排横空出世的城墙石,象一条巨龙一样在顶脊盘踞十多里,龙头龙尾在紫云村,龙身蜿蜒在隔壁邵阳的新宁县。在紫云人心里,这是一座天天仰面祈祷的神墙,是一条时时在头顶舞动翻腾的天龙,是紫云村最高的文化地标和游客们的旅游目的地。

爬上高挂山顶,南北走向的城墙石,长约2里,高均50米,逶迤壮观,磅礴绝险,像“和谐号"车头,迎面而来。站在车头傲然尖耸的鹰嘴岩上,见到乱石穿空、风蚀雨浊、雷劈电铸的嶙峋巨石,有一种穿越时空,登上历史天空的浩渺感。往东瞰,左边是新宁的一渡水,藏在远处的烟波浩渺中。右边的紫云风光近在眼前,尽收眼底。山顶是高耸如钩、气势如虹的高挂山,山腰是座座尖圆的竹林山峦,状若一个个倒立的心形,四周高山纳众溪于谷底汇成紫云水,奔流70多公里,穿崇山入紫水汇湘江。

高高的城墙石下,不但景色如画,而且储藏锑矿,民国30年前,紫云就建起锑矿开采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地质部门探明紫云山锑金属量11769吨,本世纪初,一些外地老板进入紫云村开洞采矿,2008年至2012年达到滥采高峰,60多个矿口,1000多个外地民工,将紫云村闹腾得人声鼎沸,俨然像个“小香港”。几年功夫,矿源枯竭,外地人赚钱走了,给紫云人留下了一片破败景象,山体千疮百孔,溪谷泥石横流,脆弱的生态环境让贫穷偏僻的紫云人雪上加霜,城墙石这条天龙仿佛愁容满面,奄奄一息。

摆脱贫困,当务之急就是修复紫云自然环境。2016年扶贫工作队进村,到2018年,省市县三级重点整治,第一期投入1900万元,填矿洞、筑河道、修公路,第二期投入500多万元,进行尾矿封埋治理,种草复绿,如今,这绿水青山又还给了紫云人,山顶的天龙又生龙活虎了起来。

爱上宝马的父子

阳欧青谈起过去的收入,就说起了自己的“宝马”。

今年55岁的阳欧青一家7口人,属于一般贫困户,2018年脱贫。引起贫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多缺地缺劳力。紫云村山民无山,主要靠给国有林场砍竹子赚力气钱,从高高的深山里将一根根竹子砍倒,放溜到山谷,再沿小路一根根背出来,辛辛苦苦一天,赚不了几十块钱。他种了两亩田,两个儿子没长大前,他与妻子白天背竹子,晚上到山沟里看水。养活四张嘴,还供儿子上学,日子过得捉襟见袖。为了增收,他借钱买了一匹马,赶马驮竹子,一次可驮三四百斤,人马一起一天可赚100元。虽说收入多了点,可这匹“宝马”也得要吃粮食,一年到头还得要养着它。这后来,大儿子结了婚,人口又增到7个,小儿子读大学,那匹宝马也老了,家里收支两抵,人平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

2015年,阳欧青一家列入了贫困户。扶贫队和村里提出“人穷志不短,脱贫靠勤劳”“好政策不养懒汉人”,对他家采取“劳务打工帮扶脱贫”,阳欧青两口子进了村里小电站务工,每人每月工资1800元,大儿子引导到广东开出租车,每月收入6000多。家里月收入一下增到了一万元。加上村里毛竹产业分红,2018年,他家人平纯收入达到10006元,三年就脱了贫。

脱了贫,他小儿子也大学毕业,在广东开了一家手机店,收入可观起来。今年,也向父亲学,买了一台小轿车,有了自己的“宝马”。

李正荣的表情包

2020年5月8日,在李正荣家红色的《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公示牌》下,挂上了一个用镀金相框装起来的金色《营业执照》。两块牌子上,李正荣的身份一栏由“贫困户”变成了“个体工商户”,公示牌帮扶措施一栏里是“易地搬迁,发展养殖”,营业执照名称是“东安县大庙口镇紫云养殖场”,经营范围栏是“牲猪养殖”。坐在这两块牌子下,53岁的李正荣给联系紫云村脱贫的永州市政协主席蒋善生绘声绘色地讲述起了自己的五年脱贫史。 

讲起贫困原因,李正荣一脸愁容,慢条斯理说出三大困难:少房缺地、无资金缺技术、因学致贫。扶贫前,自己与弟弟两家8口人,住在山顶上的两间旧木房里,山高路陡,少地无林,种养无门。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自己一个人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2014年认定为贫困户,是全村64户易地搬迁户之一。脱贫的第一件事便是将他全家从山上9组搬到山下公路边,国家补助14万元,建好了100平方的红砖房,还送来100只鸡苗、70只鸭苗、9头小猪,脱贫路上起了步。

说到产业扶贫,李正荣沉稳细心,一口气算出了三笔经济帐:毛竹产业脱贫垫底,大庙口林场将7.4万多亩生态公益林的补助全部返回老百姓,每人每年1700元;养殖产业脱贫达标,2015、16年两年扶持养殖鸡、鸭和猪、羊,每年收入3万多;餐饮产业脱贫致富,2017年开始,支持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收入7、8万。2017年,他全家正式脱了贫。2020年,自己由贫困户变为工商户,三大产业齐头并进,脱贫路上体会最深的是:产业扶贫是根本。

谈到五年来与自己结对的帮扶干部,李正荣满怀感激,弯指数出了三本功劳簿。2016年,县交通局长陈利平,落实易地搬迁、扶持养殖。2017年,县人大副主任刘劼每个月都到他家来,支持自己办起农家乐。2018-2019年,舜皇山管理局副局长唐隆平两次帮助其争取产业发展补贴5.1万元,扶持种植药材,办起了牲猪养殖场。五年三大步,每一步都有一位贵人相助。

说到教育扶贫时,李正荣更是满脸的自豪与骄傲。女儿李凤是紫云山里70年来第一位研究生,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政府每个学期支助1000元学费,直到2018年她在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说到山沟沟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李正荣有些眉飞色舞。

女儿由贫困生变成研究生,自己由贫困户变为工商户,蒋善生高兴地为李正荣一家点赞。李正荣又说出了一番豪言壮语:

“没有今天扶贫好政策,就没有我今天的好笑容。”

“我拿了扶贫的钱,不能给党和政府丢丑。”

“政府给我500元,我要干出1000元,现在又扶持我5万元,我要实现50万。”

耍龙戏凤的女队长

2019年冬天,紫云村马头桥、石桥江两个移动通讯塔建成了,这对宁丙姣们的女子和谐龙队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她们再也不用每月到20公里外的大庙口街上下载文艺练习节目了。下雨天,9位队员集中在村里文化舞台排练黄梅戏《戏凤》、小调《猪八戒背媳妇》。     

今年54岁的宁丙姣就是紫云村人,丈夫蒋绿国是30公里外紫云山背面新宁县人,两个山里人,穷跟穷组合。扶贫前,一家四口住在一间烂木屋里,守着两亩田过日子。扶贫后,首先扶持1.6万元帮她建起3间板房。然后,参加产业分红,村里的毛竹分红每人每年1600元,三年金融扶贫政策,每年4000元利息分红。再次,引导其丈夫和儿子去广东打工。2016年,作为队长的她带头脱了贫。

小康路上,自己成了贫困户,心情总是压抑的,但行走在脱贫路上,宁丙姣们心里透进了光明。为了快步脱贫,宁丙姣与8位“女汉子”商议组成了“和谐龙队”,想让自己脱贫脱得开心快乐,脱出和谐幸福。村里为她们建起了文化舞台,支持了两条龙和一套音响设备,只要是下雨天,农闲时,每月两天的集中排练雷打不动,每逢红白喜事2至3天的创收表演集体出动,龙队成员家里插田割禾种地的农事互帮互助。9位女汉子把这条龙舞得生龙活虎,舞出了开心快乐,舞出了团结和谐。村民们自豪地夸奖紫云村“山顶天龙游,山下凤龙舞”,是龙舞出了紫云的天翻地覆。

甜蜜的爱情

紫云村山高路远,远方的姑娘嫁不进紫云来。紫云男人们娶老婆有个“三三制”:三分之一是山背面新宁的,三分之一是本村的,三分之一是山门前原紫云乡的。17组的廖秋毫与3组阳丽华结成一对,他俩的爱情自然属“本地产品”了。俩口子从小就喜欢山里的山花烂漫,靠山吃山,靠花吃饭,养蜂发家,生产纯正的“紫云百花蜜”,每年仅蜂蜜一项收入就有10多万。天气放晴时,廖秋毫总是骑上自己的红色摩托,阳丽华从后面抱着他,俩人边秀恩爱边去山里一一巡看自己的宝贝——蜜蜂,充满爱情的日子过得像蜂蜜一样甜蜜。

依靠大山资源,培育产业脱贫;大户带小户,贫困户跟着能人富。2019年紫云村成立中蜂养殖合作社,争取财政产业扶贫资金10万,廖秋毫等3名养蜂大户带头,负责技术指导和组织销售,27户80位贫困户参加合作社一起养蜂。贫困户除了养蜂卖蜜收入外,每人每年还有500元产业分红。2019年,合作社发展养殖180箱,按每箱年产蜜30斤,每斤蜂蜜按产地价50元计算,全年总收入27万元。

在紫云脱贫的路上,勤劳的蜜蜂也赶来帮忙,贫困户们更是学着蜜蜂一样勤劳。廖秋强、唐明清、雷玉林等人现己发展到20至30箱中蜂,不但经济上脱了贫,而且日子和爱情也过得像廖秋毫阳丽华一样甜蜜起来。

“六亲不认”的年轻人

年轻人是紫云的生力军,如何在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好时代里,将这片穷山恶水变为金山银山,一个个年轻人挺身而出,迎难而战。

冯福树,82年出生,永州市交通银行综合管理部副经理,2018年担任紫云村扶贫队队长兼第一支书。阳厚华,77年出生,1999年东安卫校毕业回村当村医,2018年5月担任村支书。陈鹏飞,88年出生,2011年当兵,2013年退伍回家,2017年担任村主任。三位年青人是紫云村决战贫困的黄金搭档和尖刀兵,是紫云精准扶贫的最后执行人。每一件脱贫大事、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户贫困户,他们都心口并用,手脚并行。每次到17个村民小组转一圈,路程长达30公里,入户脱贫路上,他们练出了“飞毛腿”。修路、架电、安水、通讯、易地搬迁,紫云村是全县扶贫投入第一村,每项工程都会影响一些村民个人利益,“钉子户”家里,三人提上酒和茶,坐上三天三夜,硬将这些钉子户变为扶贫宣传员。

天下为公者,必定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精心扶贫精准脱贫,三位年轻人既善于倾注真情,又敢于断绝私情。2019年下半年,各组集中安装自来水管,阳厚华亲叔叔、陈鹏飞外公将3000元水管和1000元的存水器偷偷拿回自己家,两位年青后生不徇亲情,直接打电话报警,让派出所来调查抓人,亲叔叔、亲外公只好在夜晚偷偷还了回来。扶贫队长冯福树父母年事己高,儿子还在读小学,三年扶贫,每月住村20多天。2020年春节,碰上新冠疫情爆发,正月初五就到了紫云,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30多天没回家。10岁的儿子忍不住对他的思念和担忧,给他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赞扬爸爸“肩负着重要责任,不但要让整个村脱贫,在病毒时期还要保护整个村子的安全”,为“爸爸加油!中国加油!”

脱贫体验馆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一个胖娃娃”,这首欢快的《回娘家》,让今年45岁的辅警赵曙耀想到了自己2004年与老婆李艳红一起回娘家的艰苦样子。李艳红娘家在紫云岭上的桐木山,有三十多里的崎岖山路。老婆抱着一岁多的儿子,自己挑着6个猪蹄、6包糖果、6瓶酒、6封大鞭炮,70多斤重。走到半路上,又饿又累,实在爬不动了,两口子边走边歇,边吃糖果,边喝酒,实在挑不动了,边走边将6封鞭炮放完了。傍晚到娘家时,只留下6个猪蹄走6位亲戚。

去年,紫云村组组通了水泥路,通到外家桐木山。如今回娘家,赵曙耀两口子开上自己的皮卡车,用不了半小时就到了。那次回娘家的艰苦味道,赵曙耀一辈子都忘不了。

赵曙耀在广东打工20多年,如今,见紫云脱贫了,变样了,还有城里人进村旅游了,紫云不再是自己怀旧的忧伤和自卑,不再是穷山恶水的回忆,是一个可以实现儿时初心和梦想的地方。他辞了工,回村里应聘当了一名辅警。他见到城里人进村体验山里人的生活,对比紫云精准扶贫后的变化,萌生了一个创意:办一家“忆苦思甜”脱贫体验馆。他将废弃的原紫云中学租赁了20年办脱贫展览馆,还流转了500亩土地种黑老虎等山里产品,将紫云人脱贫前的生活开发成一个个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们在旧时的课堂上课,背着书包,挑着柴米,举着火把走山里的上学路,吃葛根玉米红薯饭,摘野山莓捡野核桃,喝黑土酒。将那段红色古道,打造成“重走长征路”项目,还特意将自己回娘家那些山路也变为了体验游。只要游客能将六、七十斤的山货从山脚跳上去,或者从山上挑下来,最终挑到目的地的山货就免费送给你。

“让贫困成为一种记忆,变为一种资源,再为脱贫的人致富!”赵曙耀这位紫云辅警的旅游梦正在实现之中,辅助着紫云人的小康梦。

作者:刘翼平(国家二级作家,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曹云帆]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坚定理想信念 践行使命担当

0条评论2020-09-15 12:30:41

  • 减少固体废物环境污染 中国着手打造“无废城市”
  • 近六成被调查大学生担心“猝死” 掌握这些或能救
  • “萝卜章”等严重扰乱市场问题几乎绝迹
  • 70城房价整体上涨加快 买房要趁“金九银十”出手
  • 狗不理集团发声明:解除与王府井店加盟方的合作
  • 为何新房价格涨幅、上涨的城市数量高于二手房?
  • 一个重磅活动来了 告诉你网络安全到底有多重要!
  • 指望炒鞋牟利?年轻人最易上当 维权无门是常态
  • 商务部:抓紧完善顶层设计 研究数字贸易政策

新闻图片

【专题】锦绣潇湘

凤凰315 你被坑了吗?
  • · 李兵说古代“高考”
  • · “护鸟斗士”付锦维
  • · 赖明勇专访
  • · 蒋昌忠专访
  • · 湖南高校科研实力榜
  • · 有情怀的扶贫工作队
  • · 世界杯概念股都很短命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凤凰湖南
分享到:

哆哆女性网女生个签名冰王营销市场网络推广男孩昌字起名字公司起名新材料要求姑苏网站建设梁轩玮名字周易评分起名 4字营销与推广什么区别网站优化 东莞论坛营销推广方法制作网站方案八字算命免费测学习seo的感悟梦之队第三套健身操分解动作外卖公司起名头号玩家百度云资源太原企业网站设计五行宝宝取名起名大全梦想海贼王手游破解版奶茶店起名网站营销优化毒枭第一季电影天堂金融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起名男孩根据生辰八字起名佛滔解梦准不准装饰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睢县乡镇有哪些公司起名网测看你妹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