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表示,月半说得对!咱们华夏大地辽阔无边,方言多得能凑一桌麻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地方就连村头村尾的口音,都不同,所以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别说来自五湖四海的大臣了,这要凑在一起,堪比国际会议,叽里咕噜一大堆,瞅谁都像跟你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急嘛,小编这就祭出自己的《穿越者生存秘籍·宫廷篇》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一入宫廷深似海,想在宫里混,嘴皮子得溜,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 方言不通?学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代打工人过上996的生活之前,康熙早就过上了007,愣是点灯熬油,解锁了13种语音包,“想用方言背后蛐蛐朕?门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 康熙这么卷,也有那种懒得手脚抽筋的,所以就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不想学咋办?好办!打工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天子算是躺平界的鼻祖,每次各地诸侯屁颠屁颠跑来朝贡的时候,嘴里噼里啪啦放鞭炮似的,他一个字儿也整不明白,干脆设了个翻译官——“象胥”,专门负责递话儿,算是最早的同声传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清代乾隆时期,翻译官有了新名字叫“通事”,这时候他们已经不是简单的传话筒了,而是联络员+外交官+行走的“百科全书”+“文化大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洋腔洋调”还是“方言俚语”,都得拿得出手,内要搞定老百姓的鸡毛蒜皮,外要招呼好国际友人,这活儿不仅要智商在线,还得情商满格,体力充沛,可不是啥人都能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也不能啥事儿都指望翻译官,毕竟只要是人,就有翻车的几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嘉靖那会儿就有个翻车事件!当时南北方官员,想交流交流感情,有个翻译官方言溜得飞起,心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却没成想,北方官员一张口就是文言文,一顿之乎者也,给他整懵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住饭碗,他只好硬着头皮一字一句地瞎掰,于是你就能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乎,在他的神翻译下,两波人云里雾里,站在风中凌乱,没打起来都是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话就是官方语言,说白了就是上头认定的普通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周朝的翻译官“象胥”吗?他们不仅要当翻译官,还得兼职语言老师,主要工作就是教各国诸侯学会 周天子的“丰镐(hào)腔”(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方言),这就是最早的普通话,当时叫“雅言”,“雅”可不是优雅的意思哦,而是正统规范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历朝历代的普通话都不太一样,但自从开了这个头,统治者们就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和方言的拉锯战,因为推广普通话实在是太难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魏孝文帝尤其努力,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不光把都城迁到了口音最正的洛阳,还要求三十岁以下的大臣们立刻!马上!切换到普通话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推广普通话最拼的,还得是康熙的儿子——雍正!他跟福建官员唠嗑就跟听天书似的,完全听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表示非常嫌弃,这一口土话怎么和群众搞好关系,做好基层工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卷王”的儿子,“大大卷” 雍正,决定给福建、两广人民上上强度,普通话培训机构,安排!普通话老师,安排!甭管童生还是举人,想要参加考试当官,就得在八年内学好普通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官嘛,大家都想荣归故里,可皇帝不许呀,万一回去拉帮结派、徇私枉法的咋整,所以清朝还设了个“审音御史”,专门听音识人,谎报户籍容易,但口音这玩意儿可最难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次,一个买通了审音御史的绍兴人,成功做了绍兴通判,好不容易见了皇上,一激动就给露馅了,结果这家伙嘴硬说自己是北京人, 乾隆都气笑了,你北京味儿正不正我能不知道?你!发配福建!还有那个审音御史,板子!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各位穿越候选人,如果你不小心穿成了皇帝,学会这三招,上朝时应该能应付自如了!(机智)当然,如果不幸穿越成大臣,可就得努力学好普通话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