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新政实施后,仍有部分人群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要求有哪些变化?核酸检测点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等文件,社区居民“愿检尽检”,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检测策略。北京在此基础上划定非流行、流行和流行严重三等级,分级分类防控检测。


1月8日,记者探访部分北京便民核酸检测点,发现目前检测采取“单人单管”模式,24小时内出检测结果,检测不收费。


“乙类乙管”后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社区居民“愿检尽检”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策略,及时发现重症高风险人群中的感染者;疫情流行期间,核酸检测应以“单采单检”为主。


就重点机构人员而言,针对医疗机构收治的有发热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要求对其开展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病情进行相应治疗。


针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在疫情流行期间,场所内工作人员每周开展2次全员核酸检测,被照护人员每周开展2次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1次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如场所内出现1例感染者,应及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后续根据检测结果和风险评估情况,确定检测频次。外来人员进入该类场所,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


大型企业、工地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重点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可开展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如检测结果阳性,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根据病情情况及时就诊。


就社区居民而言,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社区居民、3岁及以下婴幼儿等人群,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后需开展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如同住人员出现感染者,其他人员可连续3天每日开展抗原检测。其他居民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后,可根据需要自行进行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


针对学生监测,《防控方案》明确,在疫情流行期间,各地可结合实际开展中学、小学在校学生每日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


在入境检测方面,根据《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不再对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若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居所隔离或自我照护,其他情况提倡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诊治。结果为阴性者,由海关依惯例按照《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常规检疫。


在新冠病毒检测服务保障方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明确,根据检测需求量,在社区设置足够的便民核酸检测点,满足社区居民“愿检尽检”的需求;做好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抗原检测试剂供应,满足公众自行检测需求;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具备条件的,经卫生和疾控部门培训指导后,自行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和抗原检测;不具备条件的,由核酸采样机构派员上门规范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减少人员外出核酸检测感染风险。


北京鼓励在各街(镇)设置3-5个便民核酸采样点


1月6日,北京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的相关措施。其中,《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预警工作方案》明确,以区为单位,划定为非流行、流行和流行严重三个等级,分级分类实施社会面疫情防控响应措施。


非疫情流行时,原则上不采取限流措施。如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时报告单位,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根据病情及时诊治,不提倡带病工作学习。


处于疫情流行时,在非疫情流行时措施的基础上,患有基础病老人、孕妇、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症状加重时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同住人员感染时,其他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症状监测、抗原或核酸检测。


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疗机构等重点机构应加强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以单采单检为主,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全员核酸,被照护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两类人群的检测可交替开展。


学校或学前教育机构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监测。场站、市场商超、展销场所、会议中心、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娱乐休闲场所、洗浴场所、宗教活动场所,餐饮场所、交通运输工具等人员容量大、空间密闭、容易产生聚集性疫情场所,加强场所内人员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检测阳性者不带病上岗。重要活动时查验参加人员核酸或抗原检测阴性证明。


在疫情流行严重时,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严格执行封闭管理。根据《北京市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机构封闭管理期间,落实入院人员闭环管理,返院(新收住)老年人和返岗(新入职)员工应首先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


针对新冠病毒检测服务保障,《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总方案》规定,按照“数量合理、布局优化”原则,鼓励医院和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各街(镇)设置3-5个便民核酸采样点,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按照“愿检尽检”原则,核酸检测实行单人单管,取消混管检测。保障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企业等抗原检测试剂充足供应。鼓励和倡导居民主动将抗原检测阳性结果及时上传“京抗原”小程序。


■探访

便民核酸检测点检测不收费,24小时内出结果


1月8日上午,记者以市民身份致电12345热线和12320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询问“市民若有核酸检测需求,可以去哪里做”的问题。


12345接线员根据记者所在街道查询并告知了附近的便民核酸检测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线人员告诉记者,除了街道便民核酸检测点,还可以去医院做核酸检测。此外,二人都表示,目前北京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不收取费用,但需要向检测点工作人员确认。


记者根据12345接线人员的答复,前往朝阳区垡头街道翠城盛园的核酸检测点。在现场,记者看到检测亭内有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工作,既负责录入信息,又负责采样。工作人员表示,检测点提供免费的单管核酸检测,24小时内出报告,工作时间是9时至11时、14时至16时。


1月8日,朝阳区垡头街道翠城盛园核酸检测点正在营业。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摄。


1月4日下午,记者还曾在垡头街道垡头休闲广场看到一处核酸检测点正在营业,显示工作时间是8时至11时50分、14时至17时50分,亭内只有一位工作人员。“这里做的是混管的,10个人都没有问题的话,就是24小时出结果,有异常可能会给你发核酸异常的短信。你要是有短信的话,就可以给你做单管。核酸检测不收费。”工作人员当时告诉记者,“之前一天差不多有2000多人做核酸,现在做的人少了,每天200多人,我一个人能干的了。”


1月8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这一核酸检测点,了解到采样和出结果时间不变。“现在我们做单管的,目前也是免费的,之后免不免费、开不开我们也不清楚,都在等通知呢。”工作人员说。


一位带着孩子的女士在此做了核酸,说起做核酸的原因,她表示自己至今没“阳”过,有时间就来做个核酸,以确认自己是否感染。


在朝阳区十八里店乡老君堂村,记者也找到一处核酸检测点,该检测点工作时间为9时至12时、14时至17时,24小时内出报告。1月4日,该检测点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这里可以免费做单人单管检测,这是去年12月底开始的。有的人来做核酸是为了看看自己有没有‘阳’,有的是个别公司有相关要求。”1月8日,这处核酸检测点仍在营业中,工作时间、费用标准、报告时效都没有变化。


除了有营业时间限制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记者还探访了北京西站的一处24小时核酸检测点。


1月4日,该检测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提供收费的单人单管核酸检测服务,收费标准是16元,需要在相关检测机构的小程序上预约缴费,24小时内出结果。1月8日,记者在小程序上看到,该检测点仍可预约核酸检测,工作时间、收费标准和出报告的时间没有变化。除了北京西站,该小程序显示北京南站和首都机场T3、T2停车楼都有这样的24小时核酸检测点。


此外,记者在探访时发现,12345接线员推荐及手机地图显示的核酸检测点情况并非是最新信息,在是否营业、工作时间上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1月8日,记者致电北京市疾控中心询问“之后是否有公开的核酸检测点信息或者名单”时,接线员表示“您的建议我们会给您记录、帮您呼吁。”


1月4日,朝阳区十八里店乡老君堂村一处核酸检测点,市民正在做核酸。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摄。


除了免费的便民核酸检测点和24小时营业的收费核酸检测点,市民还可以前往医院做核酸检测。


1月8日,记者在“京医通”小程序上看到,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都开放了核酸检测挂号预约通道,并显示“免医事服务费”。不同医院的检测时间存在差异,有的每天截止到上午11点,有的下午也会开放。


记者曾于1月5日经预约到北京市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进行核酸检测,检测需于当天上午11点前现场取号、缴费(实付费用0元),然后前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门诊进行检测。现场医务人员告诉记者,核酸检测结果大概12小时内会出现在北京健康宝上。记者于5日11时15分左右进行核酸采样,北京健康宝上显示核酸检测时间,即检测机构出检测结果的时间,为当天17时25分。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