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疾控部门通报,11月7日0时-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33人。这是自9月29日以来,北京连续第40天通报新增病例,从昨日开始,此轮疫情感染总人数已突破600。

 

在对感染者体内病毒进行基因测序时,发现了奥密克戎BA.5.2、BF.7两种新毒株,相比以往变异株,其传播力更快,进一步增加了防控难度。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今日称,目前绝大部分传播链条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个别分支链条仍有传播风险。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分支已经成为主要毒株,社会面筛查仍有散发病例,新的输入风险依然存在。

 

11月7日,北京朝阳,一核酸检测点,市民正排队做核酸检测。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9月底以来连续遭遇疫情 涉及16区及经开区

 

自9月29日发现首例本土新冠感染者,北京此轮疫情已持续40天。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1月7日15时,该轮疫情感染者数量达到了669人。

 

从数量变化看,9月29日到10月8日,北京日增感染者数保持在个位数,10月5日,官方曾研判疫情总体趋稳向好,但同时面临国庆节假期进返京高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增加;从10月9日开始,除了10月22日,其余日增感染者数量均升至两位数;11月6日,北京新增感染者达55名,为本轮疫情至今所发现感染者数的峰值。

 

梳理官方发布的流调信息可见,疫情已涉及北京全部16个区及经开区。被民间戏称有“桃木剑辟邪”、两年多来保持零感染纪录的平谷区也在此轮疫情中“破防”,出现了多名感染者。其中,自社会面筛出本土感染者的区有11个。

 

疫情从何而来?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分析,本轮疫情中聚集性疫情和京外输入散发病例交织,呈现多源输入、多链并行、点多面广等特点。

 

今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9月底以来,北京连续发生疫情,基本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近期北京仍面临境外、京外疫情输入。要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充分把握新变异病毒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新特点,严防疫情风险扩散,斩断病毒传播链条,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北京检出最新奥密克戎变异株

 

根据北京疾控部门的溯源信息,北京此轮疫情中至少发现了奥密克戎BA.5.2、BF.7两大变异分支。这两种新变异株近期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且已在我国多地疫情中被发现。

 

根据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专家近期的介绍,该省此轮疫情毒株为BA.5.2,其潜伏期和传代间距短,本次郑州疫情的平均潜伏期为2.8天,平均传代间距为2.4天,为疫情防控带来更大挑战和难度。BA.5.2是我国目前传播力最强的流行株之一,传播能力较之前的毒株有显著增加。

 

11月1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核酸检测点,旅客排队等待核酸采样。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BF.7是BA.5.2.1.7的缩写,被认为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衍生的第三代亚型,近期,我国陕西、山西等多地也检出了BF.7变异株。陕西省疾控专家曾表示,BF.7比现有的变异毒株更具有传染力、扩散性及逃逸性,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感染者以无症状患者和轻症患者居多,因此很容易“潜行”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主要有高烧、持续性咳嗽、身体疼痛、头痛、喉咙痛、嗅觉改变和食欲不振等。

 

北京市疾控日前表示,要充分把握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的新特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以快制快,争分夺秒阻断疫情传播,科学精准抓好防控工作,严防疫情扩散风险,阻断病毒传播链条。

 

商贸城、购物中心、学校发现传播链

 

相较于此前传播链条较单一的情况,此轮疫情中,北京面临较多独立传播链的挑战,且部分链条牵涉较广。

 

10月15日,石景山区一隔离中的密接者确诊新冠,为国瑞购物中心工作人员,随后,该购物中心另外7名员工也被发现感染,涉及东城、丰台、朝阳等区。

 

从10月17日开始,此轮疫情出现学生感染新冠,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3名,涉及朝阳、东城、密云等区。

 

10月27日,昌平区、丰台区、密云区发现三名社会面感染者,均来自京外商贸城,通过高铁、长途汽车、自驾等方式来京。随后,疾控部门通知要求10月19日以来到访过河北省沧州市高新区明珠商贸城的人员主动报备,不过,这一传播链条仍有所延长。10月28日,大兴区一相关风险人员确诊;10月30日,京外商贸城关联病例达到了27例。

 

庞星火今日表示,10月27日以来,京外商贸城输入感染者引发北京多起关联本土聚集性疫情。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分支,涉及12个区,目前平谷、密云等大部分区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新增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朝阳区。

 

进入11月,聚集性疫情仍时有发生。11月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截至目前,朝阳区东坝停车场关联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病例13例;昌平区北七家关联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病例20例;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1号院关联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病例5例。


9月13日,北京东城,一核酸检测点,外卖员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多家医院发布停诊公告

 

由于疫情原因,近期有多家三甲医院通知暂停部分门诊。

 

11月4日晚,中日友好医院公告表示,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中日友好医院严格落实相关人员及环境筛查措施,即刻起成人发热和儿童发热门诊暂停接诊患者,恢复时间待通知。中日友好医院本部门急诊、住院、国际部,以及北区、西区正常运行。

 

同日,北京航天总医院发布停诊公告:根据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即刻起北京航天总医院发热门诊、肝炎、结核门诊暂停接诊,儿科暂停接诊发热患儿,恢复时间另行通知。其余门诊照常开诊,急诊科24小时开诊。

 

11月6日,作为北京市新冠定点医院的北京地坛医院发布通知称,为了严格落实好相关人员及环境筛查措施,北京地坛医院本部(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8号)即日起部分门诊(肝病科、感染病、皮肤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儿科、眼科)暂停接诊患者,恢复时间将及时通告。

 

今日,北京安贞医院通告,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为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即日起该院发热门诊暂停接待患者,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新输入风险依然存在

 

庞星火今日表示,在北京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市民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目前绝大部分传播链条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个别分支链条仍有传播风险。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分支已经成为主要毒株,社会面筛查仍有散发病例,新的输入风险依然存在。

 

她提醒,要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市场商超、建筑工地、游乐园、学校、托幼机构、养老福利机构、餐饮机构、快递物流、保安保洁等重点单位要加强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的排查管控,做好防疫管理和服务保障,督促在校学生、工作人员和服务保障人员遵守各项防疫规定,减少聚集性活动,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11类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及时报告,并到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排查。

 

要坚持社会面疫情防控不放松,各社区(村)、物业部门等相关单位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强人员出入管理,把好门、看好人、扫好码、登好记,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公共交通、酒店民宿、文娱健身等公共场所要坚持落实扫码测温、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规范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公共卫生间等重点公共场所要加强清洁消杀频次,保持清洁干爽、空气流通,使用公共卫生间人员,要按规定扫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及时做好手卫生,减少疫情传播风险。风险排查管控小区居民要严格遵守防疫管理,配合做好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各项防控措施。

 

请广大市民朋友继续增强防护意识,坚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7日内出现本土疫情的县(市、区、旗)旅行或出差,减少聚餐聚会,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进入公共场所配合做好扫码测温、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陈静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