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南:一碗雞肉丸子湯 喝出家鄉味兒

一座城市,因美食而靈動;一種記憶,因味道而鮮活。

河南省汝南雞肉丸子是汝南有名的傳統小吃。汝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千年古縣”“中國梁祝之鄉”、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汝南是農業大縣,常年糧食産量17億斤左右,油料産量1.2億公斤,是豫南“糧油魚米之鄉”、全國糧食生産大縣、全國油料生産百強縣、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縣。得益於這樣的“天時”“地利”,以及經營者的傳承和深耕,美味的“汝南雞肉丸子”不僅走上了汝南人的餐桌,還成了汝南遊子外出攜帶、饋贈親戚朋友的小禮品,同時也拓寬了餐飲致富路。

7月18日,記者走進汝南,一睹芳容,一聞其香,一品其味。

傍晚時分,在汝南縣城,清香四溢的荷花池、涼風習習的古汝河,各具特色的小吃、價格實惠的小商品吸引了眾多居民走出家門享受夜生活,濃濃的煙火氣點亮了美麗城市新“夜”態。

位於娘娘巷的汝南雞肉丸子湯館更是煙火氣十足,只見兩口飄滿丸子的大鍋內湯水翻滾、熱氣升騰,食客們絡繹不絕,有打包帶走的,有在此就餐的。帶走的滿心歡喜,就餐的吃得津津有味、大汗淋漓。

“一般上午人很少,下午和晚上人多些。”在白五丸子湯館,正在給食客添湯的胥凡凡告訴記者,她是90後,白家的兒媳婦,從她這代算起,白家已賣雞肉丸子60多年。三代人經歷了一碗湯從幾分錢、幾角錢、幾元錢到10多元,甚至幾十元的變化過程,也見證、感受著老百姓從吃不飽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寒暑易往,四季更疊。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胥凡凡一家守著一門老手藝,滿足著無數汝南人的記憶味蕾,喚起心中的縷縷鄉愁。

“給我打包50個丸子帶走。”説話間,一位中年婦女説。該女士叫張煥,她説,外甥女從廣州回來了,在她家裏吃了雞肉丸子,還不盡興,要再買些帶回家吃,同時也讓婆家人嘗嘗老家的傳統小吃。

胥凡凡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交通的便利,每天來她店裏打包買丸子的食客不斷,大多是帶到外地的。雞肉丸子雖然不能真空包裝,但經過油炸,常溫下能存放一週,冷藏半年不成問題。吃時,提前泡發後和雞湯一塊煮沸騰,加些調料即可食用,如果喜歡吃其他食材,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方便、快捷。

“生意還可以,收益比較穩定。”問起收入,胥凡凡微笑著説,最近幾年為滿足食客需求,店內不僅配備了湯內可添加的薄豆皮、羊血、雞腸、羊腦等,也增加了燒雞及各種涼菜,每天營業額2000元至3000元,她很滿意,也很幸福。

人們在食物中探尋幸福,也在食物中保存記憶。筷子的一夾一動,勺子的一舀一放,都記錄著生活的點滴。汝南雞肉丸子讓汝南遊子吃出家鄉味,吃出了舌尖上的鄉愁。

“三個丸子,一份羊血、一把馓子。”在李家雞肉丸子館門前,一男性食客喊道。該男子叫劉宏傑,家住汝南縣城,但大部分時間在鄭州工作,每次回來,他都要喝一碗雞肉丸子湯,是一種愛好、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情懷。

“我的父輩和祖輩都是賣丸子湯的。”該店掌門人李雪邊説邊撈起三個鬆軟圓潤的丸子,並加上湯、香菜等調料,一碗馨香四溢的雞肉丸子湯,讓人垂涎欲滴。李雪説,李家從爺爺那輩,也就是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賣丸子湯,從開始的地攤經營到租門面,到在自家三層樓樓下門面房經營,中間經歷了風雨,也收穫了金錢和快樂。是賣雞肉丸子,改變了李家的生活。最近幾年,她從父親那裏接過接力棒,用心用情經營好李家幾代人奮鬥的成果,把汝南傳統美食傳承下去。

“具體什麼時間有汝南雞肉丸子,我也不清楚,但起碼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以前。”提起汝南雞肉丸子的歷史,正在旁邊納涼、今年81歲的白愛民老人告訴記者,“60年代時,汝南的雞肉丸子湯就已經很紅火了,主要集中在城東關醫院、校場街附近叫賣,且是地攤經營。尤其是冬天,生意異常火爆,丸子湯攤前,大人小孩圍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丸子湯,煙霧繚繞,很是壯觀。”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汝南雞肉丸子湯由地攤經營已進入門店,甚至是高檔飯店。雞肉丸子的製作也經過不斷改良發展,加入了薄豆皮、馓子、雞血、雞腸、羊腦等搭配食品,使古老的風味小吃更具有特色。據了解,截至目前,汝南縣城經營雞肉丸子的湯館有30多家,年營業額有3000多萬元。

雖然時代在變,但汝南人對雞肉丸子湯的熱愛一如雞肉丸子湯的滋味,濃香而持久。(汝南縣網信辦 鄧丹華 文/圖)

責任編輯:李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