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荐读:国史大纲

荐读:国史大纲

2020年03月05日 12:15--浏览 · --点赞 · --评论
hibikishigure
粉丝:15文章:2


国史大纲

(一)   书籍地位与意义

1.       史,记事者也。培根就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今人所犯的种种错误,面临的种种困境,其实古人亦都遇到过,并且给出过他们的答案,历史则是衡量他们答案正确与否的刻度。故读史可以让人借前车之鉴,为后车之师,让历史成为自己的“明镜“。今天,up主则要向大家推荐一部闻名已久的史学大作: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此书以九百页的篇目,海纳中国自上古到民国3700年可考历史。以分期断代为基本框架,以作者认为重要的历史线索补充,这部鸿篇巨制一出世就引起了举国轰动。《国史大纲》出版后,立刻成为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用书,可见时人对其的认可。而在今天,它也显然并未过时。就让我来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中国史的宏伟壮丽。

 

(二)   书籍前言与导读

1.       前言乃是一书之开头,看书者必先仔细阅读前言,因为前言会告诉你作者为什么写这部书、告诉你这部书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及作者可以意识到的某方面的不足,亦或是作者对读者的要求。前言就如同老师对你要求做的预习准备一般,对于理解书本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2.       那么先从时代说起,所有的书目都是为了解决其当代的问题,哪怕是历史书也不例外。博古通今、以史为鉴作为历史承担的责任,也是为了当代而言。作者钱穆写此书时,正值日寇犯我中华,政治变革、文化变革、经济变革的作用好似都无法改变沉疴已久,奄奄一息的中华,在历史学上则演变为对中华历史的全盘否定,似要全盘否定中华的文化,才能腾出屋子与空间来引进西方的文化,才能像西方一样实现工业化与民主化。钱穆先生知中华历史至深,故爱中华历史至切。他在前言大力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要全面推翻中华文化,甚至要废除中华文字的历史虚无主义。指出历史是一民族之文化,是独特的社会演进过程,根本不能拿西方的历史发展路径套用到中国身上,想确切的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寻找中国历史演进的内在动力。

3.       当时的历史学界,习惯用一种定论定调中国历史:政治上,中国是自秦以来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二十四史乃帝王之家谱”,一切史实,皆为专制黑暗;文化上,中国自秦以后,思想停滞毫无进步,皆为儒学老学所麻醉,相当于欧洲的“黑暗中世纪”;社会经济形态,两千年来皆为封建时期。政治、文化、经济三者呼应,皆一封建时期一语而蔽之。以这种历史观念指导的中国人,有可能实现改变中国,使中国富强的历史目标吗?钱穆先生并不相信。故其做此史,就是为了改变国人对中国历史的偏执看法,让国人在中国历史的演进中找到中国的“变”与“不变”,找到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找到中国历史发展背后的文化推进力。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史五千年不灭,其文化绝不是毫无意义,毫无进取,如若如此,中国便不可能延续至今,而早被湮灭在黄沙之中。不以中国的历史去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而生搬硬套,无异于削足适履,事倍功半。再者,亡国,并不可怕;亡天下,中国才是真的灭亡,当时日寇肆虐,国人需要一剂强心针。学习真正的中国史,才能发自内心的认可自己是个中国人,才能适合用中国的方法改变中国。

4.       故学习历史者,必须对自己先有要求。在这里我并不想翻译钱穆先生对读者的要求的原文,唯恐意思不到位,我给大家念一下其中的原文: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当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之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是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状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述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自身文化之转变与发展)。

书中原文


5.       了解作者对读者的要求后,希望各位怀着敬畏与温情,一同领略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风采。

(三)   书籍主要内容

1.       书籍以时间为主要线索,以政治制度与学术文化的演变为主要参考维度,辅之以经济发展、外交军事、社会形态、阶级兴亡等次要维度对整个中国历史进行梳理。提取出政治上,中国历经了封建贵族政治——士族门第官僚政治——平民阶层官僚政治三个阶段,分别在秦、东汉与唐三代为分界;经济上则是重心不断南移的过程;文化上大同、和平的精神贯穿始终,人文气息浓厚。

2.       而作为主角的各朝代,则由时间来分解成断,分为上古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代,大抵上每三四百年为一段,保证各章的内容充实清晰,避免厚此薄彼,体现历史的连贯性。

3.       上古三代所讲主要是政治形态的演进与华夏民族的凝成,在此阶段,历史的资料与凭据并不十分充分,但也可以看出华夏民族逐渐在中原地带兴起,覆盖疆域也日益广大。

4.       春秋战国时代上承西周,下启秦汉,最重要的变化就在于士人阶层的兴起,给政治生态带来了新的朝气,变法改革成为主流,国家的行政能力与组织架构得到大大提升。而其中的秦商鞅变法则最为彻底成功,使得秦成为灭六国的战车。学术上则士气高涨,思潮迭起,儒墨道法四家为其大者,并影响后世千秋万代。

5.       秦汉之际,华夏民族由于帝国的统一与各种举措(例如书同文,币同制)形成一体,确定了中国基本版图、开辟了中国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学术思想。汉代秦承袭秦制度,是中央政府文治思想的开端,学术以儒为尊在进一步发展,历代皇帝皆尊儒者为师,儒文帝时贾谊、景帝时晁错、武帝时董仲舒等,政治制度与传统也仍在发展之中,时不时有复古的做法出现:例如王莽篡汉,在当时是拥有合法性的,来自于尧舜禹三代禅让之制,王莽作为有能力有思想且品德高尚之人受到大家的认可与推举,其覆灭则在于改制急功近利且措施不当。东汉之时,王室已然腐烂,宦官外戚干政,士族门第逐渐形成,政治上已难得西汉时期平民政府之锐气智慧,故国家败亡。


6.       魏晋南北朝,三国之后,晋朝立国靠阴谋篡权,经八王之乱后合法性尽失,王室被两汉士人阶层演变出来的门第势力裹挟,无力再次统一。北朝逐渐汉化而焕发生机,文治政府逐渐步入正轨;南朝则在腐化的王室与门第把持下,以九品中正行变相封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好清谈,弄玄虚,国力日衰,最终隋再次一统中国,再开一统一盛世的先河。

7.       隋唐为中国又一强盛王朝,政治上由于文治政府的逐步发展,恰逢唐初诸帝皆奋发有为而有大智,政治制度体现出新的气象。宰相职权通过三省六部制再建,且分工更为合理有效,政府有效则国家兴盛;贡举制度(即科举制度)开放政权,让平民阶层可以流动到上层,“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等诗篇都可以印证当年科举给平民带来的难得机会,并延续到清朝都为中国的选官制度,影响深远,直至今日考试仍为我国甚至世界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租庸调制承袭北魏均田制,让成年男女皆有国家授田,其中八十亩为国有,年老还官;二十亩私有,可种桑棉,可交易买卖,唐仅收土地税三十分之一,比汉的十五收一还宽厚一倍,庸——徭役;调——交棉帛数量也远低于汉,可谓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自我富足之政策。这些制度都反映出我国文化上大同、爱民的精神,但不能持久,原因则在于士人官吏与王室的腐化。贡举制度导致政权无限制的开放,其标准为考试成绩,虽客观,却无法体察德能,大量的吸收官吏又导致政府组织无限制之扩大,更加危害民生。王室与士人腐化到一定地步,天下便揭竿而起,终结唐朝。大同之精神的另一影响是安史之乱,唐王室胸纳四海,用人不仅不分贵贱,甚至不分夷狄,边关将领多用蛮夷,安禄山、史思明、高仙芝、李光弼、李克用、阿史那杜尔等等名将皆为异族,军权膨胀后,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叛变)便生,此后藩镇割据成为终唐一代无法消除的大患。

8.       五代十国的最大影响,是北方再次被践踏,从此经济一蹶不振不能再复位中国都城,南方成为经济政治的新中心。燕云十六州被儿皇帝石敬瑭赠予契丹,导致宋立国即无天然的北方防线可守御,是宋军弱小的原因之一。两宋王室深知军人掌权对皇权的威胁,杯酒释兵权、废节度使,设立通判,中央直接任命。设转运使,让多余的钱财尽归中央;设禁军,将各地军人强健者尽聚京城,对皇权的威胁解除,但又导致军队敌不过辽金蒙古。中央集权过甚,地方缺少事权财权,全国皆为京都服务,导致官员尸位素餐。谏官监察的对象由天子变为百官,加上宋不杀士人的传统,朝堂之上互相攻击指责,朝令夕改成为常事;相权衰微,三司分走财权、枢密院分走军权、科举制度分走人事权,皇权又被舆论与官僚集团所制,变法不成,亡国在即。故终宋一代,对外皆为软弱无能,以称臣换和平;南方的商业农业经济空前发展,岁入日增,却抵不过冗官冗军的支出增长,朝廷贫穷无能。

9.       元朝是一个短命的朝代,根本在于蒙古人部族传统不适合庞大中国。其穷兵黩武、继位模式不明、歧视汉人等制度缺陷决定了他们的统治不能长久。历90年而被明取而代之。太祖吸取元朝宰相弄权的教训,为保皇权永固赶走了元人、杀遍了将帅,认为只剩读书人可以颠覆皇权,于是对士人采取了前无古人的恶劣态度。明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建,但废宰相的决定与对士人的恐怖统治带来了恶果。废除宰相后,君权至高无上,私人法庭(西厂、东厂、锦衣卫)大行其道,士大夫的生命游离于皇上的喜怒中,故举世谄媚之风起。而当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不行使他的权力时,这些权力便被身边的宦官、酷吏与权臣代行,明朝宦官弄权屡见不鲜,并在后来拥有了批红权,即在诏令上行朱批的权力,是让诏令政策生效的最后步骤。权臣如张居正,也得和宦官冯保相谋划才能保证自己的变法成功。明朝的政治,上靠英明独裁之君主,下靠清廉负责之官吏,而君主不理朝政,权臣宦官大权在握,官吏必将腐化,明则非亡不可。


10.   清朝与元朝一般,是一个部族政权,但清能延续则在其沿用了汉人制度,但让实权职位由满蒙贵族占据。期间对汉族始终抱有敌对控制之心,文字狱盛行,导致乾嘉学派兴起,文人墨客不问政事而只做考据。一是其为狭义的部族政权,绝不可能全力运用汉人之智慧与能力,而必须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二是其立国已久,腐败严重,故自强变法皆不成,最终被孙中山推翻。

11.   讲到这里,本书对历朝历代讲述的主要内容已经大抵说完。上面的内容都只是up主个人的归纳总结,与书中内容不尽相同,还有许多内容碍于篇幅我未能展示。

(四)   书籍评价

1.       文字得当,逻辑清晰,有趣。本书并不枯燥乏味,并不单单讲论史实,由于其为“史纲”,故都是融合了作者自己的理解而写出的内容,在看的时候有史料有史论,如同看连续剧一样让人爱不释手。

2.       详略得当,有重有轻,方便。本书的排版是民国版,使用繁体字,是半白话文的,其实也不难理解,只要有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水平即可。而竖法三字号排版让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看完整个故事,而不感兴趣的地方看大号字体概览之,也能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大致把握,又可以在其中对喜欢的人或事着重了解。

详略得当的排版


3.       以政为主,以文为辅,涉猎。本书与我国高中历史教育以经济为根基的讲法不同。而以政治与文化为讲述历史的基本点,并撇去过多的个人故事,寻求在浩瀚的中华历史中寻找“变”与“不变”,着重观察政治制度与文化风气的演变,兼讲军制、田制、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等内容,让读者跳开狭隘的关注于一个两个君王、一个两个朝代的视角,站在纵览历史的视角上寻求真相。耐心看完本书,你会收获对历史的新理解。


投诉或建议

哆哆女性网柳氏起名王家卫经典台词驱动精灵下载用木字起名姓高取名起名大全psv破解教程王姓字辈起名免费起名的网站大全万家岭战役挠女孩脚心赛伯利亚之谜攻略缅甸内战男孩姓庄起什么名字更好公司英文名怎么起李佳怎么起名水调歌头王菲海天盛宴电影棋牌室起哪些名字好拜师学艺淘宝店铺起名字张李怎么起名字四个字起买翡翠网名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浏览器兄弟懂的拿走不谢2021国际范婚庆公司有起名裕男孩怎么起名王牌特工2下载树木 起名经典的情侣网名什么软件可以给孩子起名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不负春光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春分繁花正当时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火箭最近9战8胜1负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英国王室又一合照被质疑P图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

哆哆女性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