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老年自杀率上升挑战养老模式

  • 凯露
  • BBC中文网记者
中国老人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为养老保险带来挑战(新华网图片)

中国城市老人的自杀率近年来有显著的上升。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70至74岁之间的老年人自杀率在2002到2008年之间达到了每年每10万人当中有33人。

而在1990年代这一数字为每10万人当中是13人。

《中国日报》援引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系教授景军的话说,城市中老城区的动迁改造,导致老年人被迫搬家,以及房产纠纷是造成城市老人自杀率上升趋势的一个因素。

但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表示,这很可能是某一地方性的统计数字,非全国性的统计。

但他承认,如果数据准确的话,那么这的确让人感到震惊,情况相当严重。

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的邬沧萍则认为,孤独和贫困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是造成他们自杀的主要原因。

但彭希哲说,自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而就老年孤独而言,中国老人的孤独感未必比西方老人强,他认为,在这方面其实中国老人要比西方老人好得多。

养老挑战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今年又恰逢是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周年。

据中国负责计划生育的官员透露,预计中国人口总数在2033年将达到15亿。

而且,60岁以上老龄人口在2040年前后将达到4亿。

这意味着中国将面临巨大的养老挑战。

彭希哲说,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普遍有3、4个子女,那么再过20年后的老人很多人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的话,那一代老人的状况可能会更加难过。

模式转变

中国传统上的养老模式是依赖家庭和子女,所谓的“养儿防老”。

但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社会的转型以及家庭结构和模式的变化,中国的养老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而且,现在的城市子女一般自己买房不和父母同住,这无疑给中国老人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同时,在养老方面,中国的养老保险刚刚起步,但西方国家,例如英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有几十年,英国从1948年就开始实行福利国家制度,中国的城市养老保障从1998年才建立起来,整整晚了50年, 因此,起步晚,不够完善。

然而,彭希哲认为,尽管中国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是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例如,上海地区的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5岁,男性为79岁。

但如何才能做到有质量,并且让老年人体面活着?

中国曾提出所谓“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说法,让老年人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彭希哲说,这一点恐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因为它是一个社会工程。

未来出路

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来替代过去的家庭模式, 中国最后只能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政府所需要做的是,建立好养老体系;加速城市中的社区养老模式的完善。

建立起多资助的养老保障体系即政府、社会、社区、企业、个人、家庭共同来承担养老责任。

但彭希哲说,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政府在今后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及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