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中考解析
课外拓展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1、生物分类;

2、生物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生物分类

1、生物分类的概念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植物的分类

思考1:上述A、B、C、D、E、F各类植物都属于同一分类等级吗?

  不属于同一分类等级。A类植物和B类植物分别属于被子植物中的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和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植物),它们的分类等级应该低于C、D、E、F四类植物。

思考2:植物分类考虑了植物的哪些特征?

  考虑了植物的根、茎、叶、叶脉、子叶、果实、种子等。

  小结: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从这些器官中发现它们共同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动物的分类

  注意: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4、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大到小)

  界—→门—→纲—→目—→科—→属—→种。在每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因此,“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5、生物分类的意义

  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二)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涵义

  生命系统是可以分成等级的,即包括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因此,在从基因到生态系统的每个生命等级上都能表现出生物的多样性特征。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或物种的丰富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物种的数量或丰富度,这在生物圈中是直接可见的;二是物种的均匀度,是指某一物种在群落或生活环境中全部个体的分配状况;三是物种的优势度,是指某一物种在群落或生活环境中生存优势的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性状由不同的基因对来控制,这使生物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生物的性状是多样的,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决定性状的基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生物基因具有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的。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范围是有大有小的。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还可以分出很多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因此,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亦即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1)威胁:不少动植物种类已经绝种或濒临绝种。如新疆虎现已绝种;而大熊猫、白鳍豚、东北虎、华南虎、白唇鹿、朱鹮、丹顶鹤、白鹤、藏羚羊动物都面临绝种的危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的银杉,也只有几百株了。

  (2)成因: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对森林乱砍滥伐,对动物乱捕滥杀,再加上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了不少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的险境。此外,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因素。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为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建立四川卧龙、王朗、九寨沟等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银杉等珍稀植物,建立了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等。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人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此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还相继颁布了有关的法律和文件,如《中国自然保护纲要》,这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