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中考解析
课外拓展
 



  

传染病和免疫


 

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1、传染病的概念及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

4、计划免疫。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传染病概述

1、传染病的概念

2、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3、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4、常见的传染病

(1)肺结核

   病原体:结核杆菌(细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2)艾滋病

   病原体: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HIV)。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3)乙型肝炎

   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预防:接种乙肝疫苗。

5、传染病的特点

特点

说明

举例

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

流感病毒(流感)、结核杆菌(肺结核)、HIV(艾滋病)、肝炎病毒(肝炎)、蛔虫卵(蛔虫病)、淋球菌(淋病)

有传染性

传染病能在人群中通过不同的途径相互传播

流感和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肝炎和蛔虫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①在一定条件下,有的传染病可呈爆发、流行以至大流行;
②有的传染病只限于在某地区流行;
③有的传染病受气候影响,只在一定的季节发病。

①流行性感冒
②血吸虫病
③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

有免疫性

人们在患过某些传染病并痊愈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受该病的感染。

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

可以预防

只要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这三方面的工作,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

略[见(三)]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四)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

  阻挡病原体入侵,且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具有杀菌作用。

  (2)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组织中以及人体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抗体:指淋巴细胞受病原体刺激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一定的抗原能被特定的抗体识别并结合。

  免疫过程:

  抗原→淋巴细胞(寿命较长)→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抗原。

  二次免疫: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以上淋巴细胞会立刻产生抗体,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

2、免疫的类型

3、免疫的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

  ①排斥反应: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②免疫功能失调: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时,还会引发某些疾病。如过敏反应: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五)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例如: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百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乙肝疫苗——预防乙肝。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