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共建绿色未来,中国科技企业应承担碳中和责任

蓄势待发,共建绿色未来,中国科技企业应承担碳中和责任
2021年04月06日 14:44 亿欧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作者:何少佳

编辑:石晓霞

4 分钟前

[亿欧导读]

亿欧EqualOcean将与良之零碳、妙盈科技联合推出《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报告正在撰写中,我们诚邀企业、协会、专家、高校等参与其中,联系方式heshaojia@iyiou.com。

题图来自“公开图片”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为排放二氧化碳总量逐年递增,最终将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解决气候问题已成全球共识。控制全球变暖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联合国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提出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2°C的目标,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政府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纷纷设立碳中和的目标。

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碳中和、碳达峰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热点话题。

发电、石化、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成为焦点,高碳产业供给侧改革、能源转型升级等话题引起广泛讨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下,大众对科技企业并未给予过多关注。然而,科技企业绝对不是旁观者,而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参与者与引领者。亿欧 EqualOcean将重点关注科技企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责任及贡献,并与良之零碳、妙盈科技联合推出《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

*良之零碳创始团队深耕绿色碳减排产业十年,一直秉持着“零碳价值创造者”的理念,专注中国绿色碳排放市场,是碳中和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清华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零碳议题的首席合作研究机构,良之零碳研究院向各级政府、碳减排企业、控排企业及其它碳市场参与方提供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整体方案咨询、碳减排项目开发、碳履约服务、气候信息披露、ESG合规咨询、企业零碳指数、CCER碳基金交易与碳配额交易等服务。

*妙盈科技致力于以人工智能技术 解决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面临的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责任挑战。妙盈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数据库覆盖大量另类数据点,可以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ESG数据实施监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指引与全局方向。成立于2016年,妙盈科技在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拥有办公室,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知名投资人的融资支持,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维港投资、穆迪集团、TOM集团以及汇丰银行。

全球各经济体碳排放现状与碳中和发展进程

碳中和目标在京都协定时就已提及,但因其并未满足各方意愿,最终并未达成共识。经过漫长的磋商过程,2015年,代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意愿的全球减排协定《巴黎协定》正式签署。

《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Net-Zero Carbon)排放,即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标。

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方式,各国将以自下而上式的“国家自主贡献”(INDC)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再进行自上而下地强制性分配。

协定签署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将其转化为国家战略,设定净零排放/碳中和目标。

全球碳排放量达5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逐渐递增,早已成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近年,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控制上颇有成效,碳排放水平相对稳定,其碳排放控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不同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中国、印度等碳排放来源主要为发电行业与工业燃烧,发达国家主要来自发电行业与交通运输。但从排放量上看,我国运输行业排放量与发达国家运输行业排放量相当。

在此背景下,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目标提上日程,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目前,中国相关政策布局多集中于碳交易市场:

2017年,国家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动方案(发电行业)》,并开启多个城市作为发电行业碳交易试点。

2021年初,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行业。

但对于企业披露碳排放数据、企业碳排放控制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还未推行。

关于碳排放政策体系的构建,发达经济体的很多举措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欧盟与英国成熟的碳市场交易体系,美国、日本等在督促企业碳排放披露上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亿欧智库在本次报告的研究中将都会涉及以上内容。

全球科技企业碳中和行动

相对于高碳行业的企业,科技企业仅实现自身零碳排放,很难改变世界的碳排放格局。无论哪个行业、哪个企业,“自扫门前雪”是无法让中国乃至全球达到碳中和目标的。科技企业应以其独特影响力、技术创新能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赋能。

全球部分科技企业巨头已经在行动,披露碳排放数据、制定碳中和目标、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运营效率(使用绿色建筑、减少数据中心碳排放)等一般性举措,巨头们均有其创新举措赋能其产业链、B端乃至全社会的能力。

中国科技企业,暂时仅有小部分披露碳数据、碳中和目标等。但已有企业通过其技术创新服务社会,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科技企业的潜能是无限的,相信科技企业通过发挥其自身科技优势,积极创新,一定能推动其服务领域的碳减排目标快速实现。

科技企业碳中和全景

亿欧EqualOcean 对目前科技企业参与碳中和的方式进行了总结,并积极探索参与者,我们列出了以下科技企业碳中和全景图:

我们的报告除了关注碳中和技术服务商外,还重点关注利用技术、资金为社会实现碳中和目标赋能的全领域科技企业:无论是正在布局想要发声的各领域科技企业,还是其现有业务对碳减排有所帮助的各领域,抑或是正在结合已有技术或开发新技术赋能社会低碳/零碳发展的各领域科技企业。

基于中国碳中和的发展背景和产业机会,亿欧智库正在撰写《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本报告将联合良之零碳、妙盈科技,从碳中和发展背景、国外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举措与模式、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发展现状与潜力等方面开展研究。该报告已开题立项。我们诚邀产业链上中下游相关企业、协会、专家、高校、研究机构等参与其中,联系方式heshaojia@iyiou.com。

该报告合作征集时间为2021年4月20日截止。报告正式发布时间预计为2021年4月底。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何少佳。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 明星和企业家扎堆入淘,天猫618淘宝直播全托管大爆发

  • 明星和企业家扎堆入淘,天猫618淘宝直播全托管大爆发

  • ITEC创新创业园:提供创业成功的一切所需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