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竟已20年

神舟竟已20年
2019年11月20日 07:31 新浪网 作者 星球研究所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神舟竟已20年

  谨以此文

  向一代代中国航天人致敬

  1999年11月20日

  长度超过58米

  相当于20层楼的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竖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塔架上

  整装待发

  (神舟一号发射现场,图片源自@央视网)

  ▼

  6时30分

  火箭的一级发动机

  以及4个助推发动机

  同时点火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图片源自@央视网)

  ▼

  神舟竟已20年

  巨大的轰鸣声中

  质量超过479吨的箭体

  腾空而起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升空,图片源自@央视网)

  ▼

  神舟竟已20年

  火箭搭载着

  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

  绝尘而去

  消失在夜空中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划过夜空,图片源自@央视网)

  ▼

  神舟竟已20年

  地面上的人们屏息静气

  焦急地等待着最新消息

  没有人知道

  它将成功还是失败

  这一年

  是1999年

  1999年

  全国高校扩招

  153万大学生走进校园

  数量比前一年增加了42%

  (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1999年

  个人电脑还没有普及

  网吧里人头攒动

  (宁波一网吧内座无虚席,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1999年

  一艘名为“瓦良格号”的废弃航母

  在运往中国的途中

  遭到沿途个别国家的阻挠

  只能滞留在黑海

  (两年后成功抵达大连的瓦良格号航母,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1999年

  美国人将炸弹投向了

  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三名同胞当场牺牲

  (1999年5月13日新西兰的华人,举着“中华民族不可欺”的牌子抗议轰炸,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1999年

  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

  一个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家

  一个当时拥有近13亿人口的国家

  转折中的一年

  如今

  这一年

  已是20年前

  起步

  神舟一号发射之前

  在全球载人航天领域

  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双雄并立

  中国

  已经远远落后

  要想突破

  只有通过数个阶段性目标

  一步步追赶

  逐步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2019年北京展览馆展出的中国空间站模型,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第一步

  为保障宇航员生命安全、验证各项技术

  我们首先需要进行无人飞船的发射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

  由此诞生

  它采用三舱结构

  后端的推进舱为飞船提供动力

  中间的返回舱是未来航天员的座舱

  也是唯一可以返回着陆的舱段

  最前端的轨道舱则在返回舱返回后

  继续留在太空进行科学实验

  (神舟飞船结构,从神舟一号到十一号结构类似,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神舟竟已20年

  因为整艘飞船重量超过8吨

  一枚推力强劲的火箭

  必不可少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专门为神舟飞船研发

  芯级并联四枚助推器

  479吨的起飞质量中

  超过90%都是燃料

  (长征二号F火箭图解,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神舟竟已20年

  船箭对接后

  用不超过28米/分钟的速度

  沿着无缝轨道

  以垂直姿态驶向发射区

  (船箭转场过程,为后来的天宫一号与长征二号F船箭组合体,仅作示意,摄影师@宿东)

  ▼

  神舟竟已20年

  发射场则选择

  地处西北内陆、遍布沙漠戈壁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99年中国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制图@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

  神舟竟已20年

  这里气候干燥少雨

  一年中适宜发射的天数多达300天

  加之周边地形平坦、人烟稀少

  有利于异常发射后的搜救

  及降低火箭残骸坠落的危害

  (请横屏观看,航拍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更远处

  四艘远望号测量船

  分别开赴太平洋、印度洋与大西洋

  与分布全球的多个地面站一起组成了

  一个完备的测控通信系统

  保证我们能在地球上

  控制神舟飞船飞行的全过程

  (停泊在港口的远望2号测量船,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精心的准备保障了

  神舟一号顺利发射升空

  它在太空中飞行21小时后

  成功降落在预定的着陆场

  (正在展出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返回舱,摄影师@宿东)

  ▼

  神舟竟已20年

  一个月后

  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1999年12月19-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紧接着

  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世纪圣火”被点燃

  宣告着21世纪的到来

  (2000年1月1日0点,世纪之交的中华世纪坛庆祝人群,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南方周末》

  在千禧年献词中写道

  ▼

  “为了欢呼新世纪的太阳照临地球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翘首以待”

  之后的2001年

  北京申奥成功

  兴奋的人们

  来到深夜的长安街上

  击掌相庆

  (北京申奥成功,长安街上庆祝的人群,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中国男足似乎也受到鼓舞

  首次入围世界杯决赛圈

  (球迷庆祝中国队出线,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同年年末

  中国正式加入WTO

  全球产业转移的红利

  向中国滚滚袭来

  (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的历史画面,中间左侧女士为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右侧男士为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全国欢腾中

  神舟飞船的试验依旧紧锣密鼓

  2001年

  神舟二号发射

  人体代谢模拟装置和假人

  被安置在飞船上

  以检验飞船生命保障系统的功能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片源自@人民网智作平台)

  ▼

  神舟竟已20年

  2002年

  神舟三号与神舟四号

  在同一年先后发射

  重点改进了

  宇航员的逃逸和应急救生系统

  全系统的合演

  也已经臻于完美

  (江苏连云港,市民在参观神舟四号返回舱,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至此

  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无人飞船试验

  基本完成

  第二步真正的载人飞船

  即将开始

  载人飞船

  就在此时

  一场灾难却突然降临

  2003年

  “非典”爆发

  数千人感染

  大量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2003年4月30日,一名患“非典”的重症病人抢救无效身亡,医生久久地站在他的遗体前,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然而疫情并没有阻挡

  中国载人航天的脚步

  38岁的飞行员杨利伟

  从1500人参与的严苛选拔中

  脱颖而出

  (杨利伟在返回舱,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2003年10月15日9时

  长征二号F火箭再次点火

  载着神舟五号与杨利伟

  向太空进发

  (神舟五号发射现场,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这一刻

  全国人民望向天空

  (神舟五号发射时望向天空的人们,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杨利伟则从太空望向地球

  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的桂冠

  实至名归

  (2017年杨利伟摄影作品《从神舟五号上看地球》在北京展出,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10月16日

  在绕地球14圈、飞行21小时后

  距离地表300多千米的飞船

  启动返回程序

  16日6点23分

  飞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

  当杨利伟从返回舱中走出的那一刻

  全国人民为之沸腾

  中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三个

  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五号着陆后杨利伟出舱,图片源自@央视网)

  ▼

  神舟竟已20年

  有了运载一个人进入太空的经验

  多人和长时间停留随即成为

  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目标

  2005年10月12日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

  搭乘神舟六号进入太空

  两人在太空中停留了

  5天之久

  (费俊龙与聂海胜在神舟六号返回舱内进行演练,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2008年

  神舟七号

  乘客增加到了3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用5天时间完成1000多项规定动作

  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则是

  出舱行走

  因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与维护

  很多需要航天员出舱操作

  9月27日16时41分

  神舟七号的舱门完全打开

  翟志刚在刘伯明的帮助下探出头

  (神舟七号出舱行走,图片源自@央视网)

  ▼

  神舟竟已20年

  随后

  他全身离开轨道舱

  彻底暴露在太空之中

  刘伯明也探出头来

  将一面国旗交到翟志刚的手中

  翟志刚接过国旗并向镜头挥舞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

  正式达成

  (神舟七号出舱行走,图片源自@央视网)

  ▼

  神舟竟已20年

  航天上的成就

  反映的是愈发强盛的国力

  这一时期

  人们乘坐了多年的绿皮车

  开始换成舒适的和谐号

  (郑州东动车段,摄影师@高泽安)

  ▼

  神舟竟已20年

  各种超级工程不断完工

  包括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等

  (昆仑山玉珠峰冰川与青藏铁路,摄影师@靳晰)

  ▼

  神舟竟已20年

  北京奥运会场面宏大

  惊艳全球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李宁点燃奥运圣火,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不断扩招的大学生

  大量走出校门

  成为大国崛起时期

  一个又一个的建设者

  (2005年成都的一场招聘会,10万余名应届生参加,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人们在网吧接触到的互联网

  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

  互联网巨头纷纷崛起

  (位于深圳的腾讯大厦,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与此同时

  这一时期也是多灾多难的年代

  2008年

  一场大范围的雨雪和冰冻灾害席卷南方

  许多人滞留车站

  无法回家过年

  (2008年贵州雪灾,摄影师@李贵云)

  ▼

  神舟竟已20年

  还是2008年

  一场里氏8.0级大地震

  袭击了四川汶川一带

  造成69227人死亡

  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震动了整个中国

  (2008年5月13日,四川绵阳北川县,一名幸存者从一座倒塌建筑物的残骸中伸出手来,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我们的国家

  在灾难中经受磨砺

  在落后中奋起直追

  只要我们的脚下有了坚实的基础

  目光就会望向

  更强大的未来

  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三步

  “空间站预演”

  即将到来

  (注意:本文中的第三步,在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仍处于第二阶段,特此说明)

  空间站预演

  大型空间站的质量

  可以高达数百吨

  它无法从地面一次发射完成

  必须像蚂蚁搬家一样

  将一个个模块分别送入太空

  再像搭积木一样拼接成一个整体

  其中的关键便是

  “对接”技术

  (未来中国空间站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神舟竟已20年

  为了验证”对接“技术

  我们需要神舟飞船之外的

  另一个模块

  天宫一号

  它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

  内部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

  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生活

  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是中国第一个空间试验平台

  (天宫一号图解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神舟竟已20年

  运载能力更强大的

  长征二号F改进型火箭

  负责将它送上太空

  (天宫一号船箭组合体对接,摄影师@宿东)

  ▼

  神舟竟已20年

  2011年9月29日

  天宫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升空

  随后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

  也成功升空

  两者将在太空完成无人状态下的

  自动交会对接

  (请横屏观看,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神舟竟已20年

  2011年11月3日凌晨

  神舟八号进入轨道

  它与天宫一号的距离

  从1000米到100米

  从100米到1米

  从1米到几厘米...

  最终完美合体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图片源自@央视网)

  ▼

  神舟竟已20年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号搭载着三名航天员

  成功升空

  在载人状态下

  先是6月18日

  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图片源自@央视网)

  ▼

  之后又与天宫一号分离

  6月24日

  航天员刘旺操控飞船

  实现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图片源自@央视网)

  ▼

  神舟竟已20年

  无人状态下的自动交会对接

  载人状态下的自动交会对接

  以及载人状态下的手控交会对接

  这三次”花式对接法“

  意味着中国完整掌握了

  太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洋,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搭载女航天员,摄影师@阿毛)

  ▼

  神舟竟已20年

  到了2013年

  神舟十号升空

  再次与天宫一号对接

  成熟的技术让中国航天人更加自信

  他们利用发达的天地通信网络

  开展了首次实时“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西安一所中学的学生正在观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在完成任务并超期服役多年后

  天宫一号的大部分躯体

  穿越大气层并被烧毁

  残骸坠入南太平洋

  终结了它光荣的一生

  它的升级版天宫二号

  于2016年9月发射升空

  10月神舟十一号升空

  两名航天员通过飞船进入天宫二号

  在天宫驻留长达30天

  (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图片源自@央视网)

  ▼

  为了实现航天员更长时间的驻留

  以及维持未来空间站的长时间运行

  除了“运人”的神舟飞船外

  我们还需要负责载货的“太空货车”

  即天舟飞船

  天舟起飞质量近13吨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

  承担起了发射任务

  (2017年4月17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一号与长征七号在做发射着的准备,图片源自@VCG)

  ▼

  神舟竟已20年

  2017年4月20日

  天舟一号在新建成的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成功发射

  低纬度的海南文昌

  更利于借助地球自转

  提升运载效率

  (天舟一号发射现场,与海岸同框,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2017年4月22日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成功

  开始多次向后者补给燃料

  至此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

  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

  再到天舟一号的登场

  中国的载人航天家族逐渐壮大

  (中国神舟飞船发展历程,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神舟竟已20年

  预演也已基本完成

  只待真正的空间站登场

  (最新研制的长征五号火箭,将用于未来空间站的发射,摄影师@宿东)

  ▼

  神舟竟已20年

  预计在2022年

  太空中将出现

  一个无比宏伟的航天器

  它的名字就是

  中国空间站

  (未来中国空间站艺术相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神舟竟已20年

  二十年

  当苏联解体之时

  有人询问瓦良格号的建造者马卡洛夫

  “为了将舰完工,我们需要什么?”

  他回答道

  ▼

  “(我们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

  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

  600个相关专业

  8000家配套厂家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

  是的

  一个伟大的国家

  从1999到2019

  20年间

  我们的国力愈发强大

  曾经的瓦良格号蜕变为

  中国第一艘航母

  辽宁舰

  (辽宁舰,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20年间

  航天领域的突破层出不穷

  载人航天之外

  还有北斗导航卫星

  还有嫦娥探月工程

  (2018年发射的嫦娥四号,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摄影师@蒋涛)

  ▼

  神舟竟已20年

  20年间

  杨利伟从台前转到幕后

  岁月爬上了他的脸庞

  (第一张为2003年的杨利伟,第二张为2018年参加政协会议的杨利伟,图片来源@VCG)

  ▼

  神舟竟已20年

  神舟竟已20年

  20年间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

  如今已经是86岁高龄

  (第一张为2006年的戚发轫,图片源自@VCG;第二张为2018年的戚发轫,摄影师@苟秉宸)

  ▼

  神舟竟已20年

  神舟竟已20年

  正是一代代人的努力与老去

  一代代人的成长与接力

  成就了

  今天的中国

  也成就了

  一个国家的回忆

  (长征七号,摄影师@宿东)

  ▼

  神舟竟已20年

  本文创作团队

  撰稿:张照

  编辑:所长、李张子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神舟飞船 飞船 天宫一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