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怀念这位“大先生”

七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怀念这位“大先生”
2022年03月22日 21:01 新浪网 作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陶行知年谱长编》首发

  3月19日,“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陶行知年谱长编》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教育界的多位专家学者一起怀念陶行知这位“大先生”。

陶行知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一生。他以教育救国的理念开展平民教育,以唤起民众改造社会。他结合中国国情创造了生活教育思想体系,他要求教育要求真知育真人,这些至今仍有实际意义。我们要永远做陶行知的学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教育家,是我国近现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众多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他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坚持不懈,孜孜以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尤以独创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等而闻名海内外。

  陶行知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发起人和早期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和战友。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他为“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在中国近现代众多教育家中,能享有此誉的,只有陶行知。

陶行知在墨西哥宣传抗日

  人教社与陶行知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第一任社长、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年与陶行知声应气求,为民主进步教育事业共同奋斗。陶行知去世后,叶圣陶写挽诗及纪念文章,深情悼念。第二任社长兼总编辑戴伯韬是陶行知的学生和战友,在陶行知逝世后撰著《回忆陶行知先生——其生平及其学说》一书,后我社又以《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之名再版。陶行知的学生和战友陆静山、郭青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先后到人教社工作。

  我社对陶研著作的出版历来重视,已出版多部相关著作,与周洪宇教授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周洪宇教授系国内陶行知研究的权威学者,长期致力于陶行知研究,从1984年在我社主办的《课程·教材·教法》发表论文至今,与我社合作已近四十年,在我社出版的专著或与人合作的陶研著作就有《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陶行知研究在海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选》等多部,《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前不久还和在我社出版的顾先生的大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一道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人教社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周洪宇教授还被评为我社的功勋作者。他和刘大伟二人为撰著《陶行知年谱长编》准备多年,探赜索隐,爬梳剔抉,孜孜矻矻,殚精竭虑,最终成书,实属不易。

  《陶行知年谱长编》以编年体形式重现了陶行知五十五年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全面记录了其生平、事业、著述和思想轨迹,重点呈现了其从事中国教育改造事业的时代背景、先进事迹和献身精神,并附录了陶行知去世之后有关他的学术活动大事,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陶行知年谱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陶行知年谱长编》还被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对该书学术水平的极大肯定。该书的面世,无疑是二位作者向社会奉献的一部陶研经典。

  人教社教育学术著作出版历史悠久,屡获大奖。仅在年谱方面,我社就先后出版了《蔡元培年谱长编》《叶圣陶年谱长编》《张伯苓年谱长编》,本书是最新的一部,形成了中国著名教育家年谱长编系列。今后我社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学术著作的出版工作,请广大学术界的朋友继续惠赐佳作,让我们共同为繁荣我国学术、增强文化自信而作出新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也是民主党派的早期杰出领导人。陶行知先生先后创办晓庄师范、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他像武训那样到处寻求支持,像宗教徒那样四方传道讲学,筚路蓝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创办的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他的学生有许多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育才时期的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结合了西方教育思想并基于中国国情的创造,他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陶行知的许多教育名言,如“人生为一大事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等,言简意赅,脍炙人口,很受一线老师的欢迎。

  陶行知先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和战友。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他为“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陶行知还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文教巨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陶行知是一位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

  担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之后,我就把学习、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研究会的重要工作。先后出版了《陶行知教育箴言》和《生活与教育——朱永新对话陶行知》等著作,自己带头学习研究,同时,我们邀请周洪宇教授领衔组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组织中国陶行知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周洪宇教授主编的新版《陶行知全集》和《陶行知年谱长编》,也是研究会重点支持的出版物之一。

  周洪宇教授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也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的名誉院长。他还是我们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的常委和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作为国内研究陶行知的顶尖专家,他从硕士生阶段就开始研究陶行知,几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可感可佩。他著有《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陶行知研究界享有盛誉。这部四卷本的年谱,洋洋184万余字,以编年体形式重现了陶行知五十五年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全面记录了其生平、事业、著述和思想轨迹,重点呈现了其从事中国教育改造事业的时代背景、先进事迹和献身精神,并附录了陶行知去世之后有关他的学术活动大事,是目前关于陶行知先生研究资料最详实、内容最丰富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从写作到出版,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可谓十年磨一剑。我读过作者之一刘大伟博士的文章《板凳要坐十年冷》,讲述了他们查询资料,辨析文献,翻译文章的许多故事,讲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认真编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故事,深受感动。

  我们期待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进一步加强合作,继续为我们奉献陶行知研究的好作品,期待周洪宇教授带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继续深入学陶研陶师陶,抓好陶行知研究的“十四五”规划,指导中小学一线教师学习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的贡献!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

  半个月前,洪宇教授在全国“两会”百忙之中题字赠书,看到这部年谱付梓成书,深感欣喜和振奋。这部年谱长编的正式发行,既是教育理论研究界和文史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惠及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件好事,对于促进教育理论实践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拜读年谱长编,详实全面,考据补缺,通过大量史料和编年体形式,忠实记录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再现了先生五十五年短暂而光辉的人生历程,充分彰显了先生为学、为事、为人的事迹和风采,读后深受启迪。仅就学习和发挥好这部书的价值作用,传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引领培育新时代的“大先生”,谈几点思考:

  一是领悟好年谱承载的历史与精神。整部书客观详尽地呈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工作业绩、学术轨迹、主要活动等,贯穿其一生秉持的价值追求、家国情怀和精神品格,值得每位读者用心体悟。去年10月,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这部年谱长编已印刷问世,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二是传承好师者典范的初心与使命。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先生的典范事迹为培育和造就新时代“大先生”提供了榜样引领和实践坐标。要深入挖掘年谱的时代价值和陶行知教育理念,用足用好史料资源,传承弘扬陶行知先生等老一辈教育家精神,着力引导广大教师心怀“国之大者”,以坚定的信念、模范的言行、人格的魅力,努力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坚持“教学做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研究真问题,汲取新知识,回应新挑战,引领新方向,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是续写好当代教育的坚守与担当。紧密围绕时代要求和国家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着力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素质能力建设,促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支持教育家办学,推进办学实践改革创新,积极营造好老师不断涌现、“大先生”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懈努力。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谢维和:

  首先感谢洪宇先生和刘大伟博士,你们能够毫无功利意识、不辞辛劳地做这种扎实、专业,有很高学术价值和行业意义的工作,我内心是很钦佩的。我读过不少有关年谱长编的书,包括人教社编的,还有清华国学院编的,以及国外一些类似的书,深知做这种工作,没有兢兢业业和纯粹扎实的学风和学术态度是做不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洪宇兄撰著的这套年谱长编,真的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十分很钦佩他的学风、学术态度以及做学问的精神。

  其次,我特别想感谢人教社。人教社教育理论编辑室还编过叶圣陶先生的以及其他先生的年谱,对于出版社来说,做这类图书恐怕社会效益明显大于经济效益。这是懂学术、懂教育、懂研究,具有学术品位的出版社应该干的事情,也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件事情。

  我们教育研究,真正要得到人文社会科学界其他学科的尊重,得到其他学科专业人士的尊重,需要做基础性的学科建设的事情。因为它能够很系统地研究某一个人,研究某种思想,包括价值的变化。我还注意到年谱长编里关于当年杜威到中国来时候的一些文献。举一个例子, 2019年,芝加哥大学的一所附属学校举办“纪念杜威先生到中国100年”学术研讨会,他们请我去做了学术发言。我看了当年杜威先生到中国时的一些故事、一些经历,原本他计划在中国待三个月,后来待了两年两个月,这中间陶行知先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学习陶行知先生思想的体会。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丰厚的精神的和思想的遗产。实事求是地说,我在很多的研究中都引用借鉴了,甚至是重温了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思想,包括他关于教育的理论、关于学习的理论、关于儿童的理论。总之,陶行知先生是我做教育研究非常重要的思想源泉之一。我经常会想,我们这一代学者需要怎么去学习陶行知先生,不仅仅学习他的著作和教育思想,还要学习他的为人,做事情的风格和态度。

  在清华做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也经常跟清华的学者做一些交流。作为学者来说,怎么做一个不惭愧、有意义、有价值、不愧于这个时代的学者?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你写的书你发表的文章,不仅仅是今天能够让大家去学习或者阅读,可能更重要的是在若干年以后,你的成果还能不能够被大家去学习阅读,成为人们在这个研究领域必须关注而不能忽视的。

  让自己写的东西不仅能够经得起当前实践的检验,也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作为一名教育学者,一位研究人员,应该给自己做学术研究定下的规矩、标准。撰著《陶行知年谱长编》四卷本这项工作,实际上是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一个做学者应该有的标杆。我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种要求: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得更好一些,为教育工作多做一些奉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王定华: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是20世纪综合性文化巨人,是在中西冲突、融合、交流中成长起来的大师、使者。陶行知一生以“爱满天下”的人格魅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崇高信念,孜孜不倦地从事着既平凡而又神圣的教育事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撰写出大量传世之作,激励感召了亿万民众和教育工作者。他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称为“万世师表”,被董必武称为“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被郭沫若称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著名教育学者周洪宇称陶行知是 “文化巨人”,并把陶行知一生的活动和事迹划分为“四个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为文化巨人的成长提供坚实基石和文化沃土;二是精神世界,为文化巨人的成长提供心理铺垫和精神动力;三是创造世界,这是文化巨人形成的重要标志和核心;四是接受世界,这关系到文化巨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通过周洪宇的介绍可知,陶行知1914年6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当年秋启程赴美深造。由于手头拮据,他虽想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但对这所私立院校之高昂学费望而却步。陶行知遂进入专为外国留学生免除学费的伊利诺伊大学政治学硕士专业学习,一年后从该公立大学获得学位。1915年,由于庚子赔款对海外学子也可进行一半学费资助,陶行知便进入梦寐以求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深造教育专业。当时,著名教育家杜威正在这里任教。而且,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处于走向成熟和影响逐步达到高峰之时,著名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发表于1916年,正值陶行知在那里学习。其间,陶行知选修了杜威“教育与社会”课程。杜威对旧教育的抨击和对新教育的设想,他的批判精神、试验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立志改造中国旧教育的陶行知,具有极大吸引力。当时,陶行知也选修了同为哥大师范学院教授的克伯屈、孟禄的课程。这些人与杜威关系甚好,志同道合,统属于实用主义教育大师。陶行知学习刻苦,海纳百川,吞吐众家,收获颇丰,感慨良多,文思如泉,奋笔疾书。其中,陶行知对杜威所提倡的“教育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的思想,谙熟于心,并改造加工,逐步形成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核心理念。

  2001年,时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的周洪宇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深造。当时,笔者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任教育领事,因而与他接触较多,为他厚道亲切的为人、勤奋钻研的精神所深深感染。在哥大师范学院期间,周洪宇珍惜光阴,如饥似渴,如鱼得水。他常常一进到哥大师范学院图书馆便是半天、一天,认真阅读尘封资料,查阅陶行知当年作业手稿,与历史隔空对话,对先贤心向往之。那段时间的研修,成了周洪宇终生研究陶行知的难忘时光,也为后来著作《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陶行知年谱长编》奠定了基础。

  陶行知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值得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持续探讨。周洪宇等同志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陶研著作,有助于推动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我心中占有着特殊的位置。这种特殊的位置源于:

  第一,爱满天下。我们首先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他自己专门手写了这四个字,他的一生也很好地诠释了这四个字。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境界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第二,立德树人。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和欢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在这里,我们看到陶行知先先把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把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第三,生活教育。刚才,很多专家都提到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我本人曾去过陶行知先生亲自创办的重庆合川育才学校,参观了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这个学校就是田坎上的学校,也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陶行知先生还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空间,这对我们现在强调的“双减”也有借鉴价值。

  第四,知行合一。陶行知先生立德、立功、立言,为学、为人、为师,“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他是三者兼备的知行合一的人。  

  我非常赞赏《陶行知年谱长篇》的学术价值。周洪宇教授长期以来从事对陶行知先生的研究,“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令人敬佩。作为国家顶级的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年来坚持自己的出版理想,除了这套《陶行知年谱长编》,人教社还出版了《蔡元培年谱长编》《叶圣陶年谱长编》等,很有史料价值,而且像做学问一样,那么淡定和纯粹。

  最后我想借用顾先生的话,“我们要永远做陶行知先生的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我们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大伟:

  今年年初,刘立德老师给我推了《出版人》杂志公众号,杂志主持评选的“2021年度100本好书”将《陶行知年谱长编》列为2021年度的100本好书,其中有一段话讲得非常好,它是这样表述的:

  每一本书中都承载着创作者、读者与出版者的时间,是一次跨越三方的碰撞。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时间成为了最宝贵的财富,而只有那些真正投入了心血所创造、出版的好书,才真正配得上读者投入宝贵的时间,与其发生美妙的交互。

  由此我想到在当下强调量化考核的快节奏时代,我们年轻教师如何能够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在撰写《陶行知年谱长编》的过程中,每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他的一首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在当时,我觉得坚持下来,完成一本年谱长编就是我的大事,为此大事去也是值得的。而我这样的一种想法,人教社的老师们估计也会有同样的感觉,这套书光校对的过程就持续了两年多,前后校对了数稿,冯卫斌老师经常半夜里一连串给我发十多张截图来,他不仅校对,还考证,很多工作是他帮助我们完成了考证。例如关于《金陵光的相关材料,冯老师找了好多佐证材料来证明我们的书稿中可能出错了,这又倒逼着我们再来查找资料,反复研究。所以,正如出版人说的,时间是创造好书最宝贵的财富,一套好书是跨越三方时空的碰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陶行知 教育家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