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介子推的故事:延伸出“寒食节”,与清明插柳

介子推的故事:延伸出“寒食节”,与清明插柳
2020年07月12日 07:05 新浪网 作者 萧家老大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介子推的故事:延伸出“寒食节”,与清明插柳

介子推的故事:延伸出“寒食节”,与清明插柳

  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斯时,晋国公子重耳为了活命,被迫出逃在外达十九年,期间,颠沛流离,苦不堪言。一次,重耳饿得几乎晕厥过去,侍服一旁的介子推见状,便悄悄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炖煮成汤给重耳充饥。重耳得知内情,大为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当上君主,定要好好报答。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成了著名的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即位伊始,晋文公对有功之臣大行封赏,可偏偏遗漏了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接受封赏,更不屑与那些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人为伍,于是,带着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得知后,自是内疚,随即派人劝说介子推出山为官。但介子推心意已决,避而不见。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试图以此逼介子推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倔强如斯,宁死不从,愣是紧抱着一棵柳树和母亲被山火活活烧死。看到柳树下介子推和母亲的尸体,晋文公伤心不已,命人砍下那棵柳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下,每当看到木屐时,晋文公都会伤感道:“悲夫,足下!”

  上述为故事梗概,不同版本,有不同情节和渲染,但基本上都以此为“足下”的出处,并延伸出“寒食节”和“清明插柳”的由来。

  这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的《琐语》:“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履。每怀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

  后来,南朝宋人刘敬叔所著的《异苑》,以及南朝梁人殷芸所著的《小说》也都有收录。《琐语》为散文集,《异苑》为笔记小说,《小说》则是野史杂记,三本书皆为文学作品,这不得不令人对它的史实性产生疑问。

  但这并非向壁虚造,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左传》,以及成书于西汉的《史记》,虽然也提到介子推,但都没有他被烧死的记载。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是这样记载的:“……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说的意思是,介子推“于是隐居而死。晋文公派人寻找他,找不到,就把绵上的田封给他,说:‘用此来记住我的过失,并以表彰好人。’”如若按照这个记载,介子推似乎一直隐居到老死,可谓寿终正寝。如果不存在被烧死,那砍树削履、“悲夫足下”也就无由而谈了,因此,有人认为“足下”与介子推无关。

  现可查到的“足下”一词,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韩魏虽弱,未至如其在晋阳之下也。”说的意思是,现在您虽然强大,但不如智伯;韩、魏虽然弱小,还不至于他们当年在晋阳城下那般困境。这里的“足下”,指的是秦昭王,是下称上的敬辞。

  战国以后,不仅臣下对君主,同辈之间,也可互称“足下”。如《史记·季布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为秦末汉初人,曹丘对他说:“况且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把您的名声传扬到四方,难道不好吗?为什么您还把我排斥在外呢?”

  一般说来,一个词的诞生和被接受,必先经过口头语言的认同再到书面语言的约定,由此可证,“足下”一词至少在战国、甚至于春秋时代已被广泛使用。

  关于“足下”的释义,东汉才女蔡文姫之父蔡邕,有一个极简又在理的说法:“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也就是说,“足下”,只是谦虚地尊称对方的敬辞。

  正如纠缠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没多大意思一样,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介子推故事是否与“足下”有关已不重要,故事本身传达的,是一种忠君爱国的政治抱负,以及功成身退的隐士精神,这是那个时代的标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介子推 寒食节 重耳 故事 琐语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刘和平:马克龙祭出“大杀器”,法国要正式下场了?
  • 02 新大学密集获批,高教弱省谁先逆袭?
  • 03 丹麦首相在首都哥本哈根遭一男子殴打
  • 04 男生保送北大物理“卓越计划”,来考了唯一一门语文!“挑战我最弱的语文”
  • 05 为打压中国开脱,美驻华大使声称:中国不再是当年那个听话的合作伙伴了

图片新闻

张桂梅校长送考 张桂梅校长送考
情系端午 情系端午
“海上粮仓”如画 “海上粮仓”如画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又是一年高考季 又是一年高考季
俄士兵高空扫射乌军无人艇 俄士兵高空扫射乌军无人艇
巡逻路战士滑倒仍紧握国旗 巡逻路战士滑倒仍紧握国旗
71岁老人第1次参加高考 71岁老人第1次参加高考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