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卢氏北少林长拳

项目编号:市VI-Ⅲ-9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卢氏北少林长拳


一、概述

  北少林寺位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以北、天津蓟县境内的盘山。卢氏北少林长拳源于北少林寺。经过历代武僧禅师的传承,北少林武术传播到京津、河北、辽宁、山东和山西等地。

  北少林长拳刚健灵活,朴实无华,注重实战,强调刚柔相济理念,主张以刚乘强,先刚而后柔,尤其注重腿法的应用。北少林长拳将十大部位包括头拳、肩拳、肘拳、掌拳、拳拳、指拳、臂拳、胯拳、膝拳和足拳视为“十拳”,充分诠释了北少林拳法技击的精辟所在。在北少林派的“熊劈马刨羊撞角,兔滚鹞翻螳螂扒”就是其中一种,其独到之处在于“上来挑托,中来拦格,下来切削”,强化其技击功能。北少林拳属外家拳,亦重视动静、呼吸、运气、发力,从“一静一动”到“一呼一吸”讲求内外三合。对于手、眼、身法、步则主张:手曲而不曲,直而不直;眼随手运转,兼顾四方;身以中平正直为准,起、落、进、退、反、侧、收、纵;步进低退高,轻灵稳健。



二、历史沿革

  《蓟县志》记载“北少林寺在盘山中盘东侧,始建于魏晋,元代重修。元中统年间,嵩山少林寺福裕禅师住持此寺,从此该寺内习武成风。元延佑二年,仁宗皇帝赐匾额‘北少林寺’,福裕禅师的弟子云威禅师开始传武护寺,北少林武术始于蓟县内”。

  近代,在京津地区流传影响最大的北少林武术,由20世纪新中国第一支国家武术队教练著名武术家周树林所传。周树林(1902年-1976年)天津人,自幼跟随舅舅著名武术家郭福顺(北少林寺俗家弟子)习武。周树林和著名武术大师霸州李有师兄弟之谊。后到东北军教武术,曾组建一支抗日大刀队杀日寇,威震吉林、长春一带。20世纪30年代中期,周树林来到抚顺,摆场练武行医(骨伤科)。围观者有武林中人见到周树林练武时用手掌将二寸铁钉钉进木头里,再用手指拔出来,感到此人功夫不凡,便召集好友一同拜周树林为师。当时拜师的有卢元祥、范仲功、齐志远、刘振岭、任永志等人。师傅教法严格,徒弟都学有所成。

  1949年前夕,周树林大师回到天津,创办了“少林会”。据《天津通志•体育志》记载,“1951年,建立了天津武术工作委员会,张文广任主任,周树林等任委员……1954年成立了建国后的第一支国家武术集训队,北少林武术名家周树林任教练,刘万福、李文贞(霸州李的女儿)、蔡龙云、邵善康等人被入选为国家武术集训队队员”,这些队员后来都成为了首批中国武术最高段位的武林泰斗。

  卢元祥(1915年-1973年),少年时在抚顺拜山东和沧州武术大师李江山、赵大成习武,后又拜北少林武术大师周树林名下。他自幼天资聪颖,武艺高,崇尚武德,在师兄弟中排行老八,人送尊称“卢八爷”,在抚顺设场教武,威名显赫。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带领师兄弟和徒弟们建立护卫队,为保护抚顺发电厂做出了贡献,被政府授予“三等功臣”。卢元祥调到东北电业管理局后,曾在劳动公园、建设公园设场教武,把北少林武术长拳传入沈阳,后渐成一支,后人称“卢代北少林长拳”。卢元祥的徒弟有王胜利、孙志帮(1978年后,沈阳首批持证的武术教员)、张超义、赵世满(武术六段)、王国栋、李天柱、李文安(长春人)等。后来这些徒弟也开始设场教武,卢氏北少林长拳的弟子遍及沈阳和长春等地。其中,卢元祥与师兄范仲功培养出的徒弟邢业才在50年代担任辽宁省武术队队长,赵世满的徒弟赵兴凯习武后考入沈阳杂技团,目前在美国传授武术。在沈阳继承卢氏北少林长拳的佼佼者,当属卢元祥的两个儿子卢诗立、卢诗柱双胞胎兄弟。



四、基本内容

(一)基本技术

  卢氏北少林拳法基本技术有“四击”、“八法”、“三节”、“四梢”。

  1、“四击”即:踢、打、摔、拿。

  与人交手时远则“踢、打”,近则“摔、拿”。技击中“踢”者为重。这充分的体现了“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的技击理念。“踢”是腿法的综述,腿法总诀为:“少林武功重在脚,弹踢蹬扫摆合威,先练拔筋压腿膝,疾出速收过眉飞,侧踹倒踢发劲猛,扫腿旋风一霎时,苦恒能成飞毛腿,亦成天兵走天梯。”

  2、“八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力、气、功。

  八法是对习练者的全身各部位及精神、气息、劲力、功夫综合素质要求。

  3、“三节”即:手肘为稍节,中腹为中节,足腿为跟节。三节明确强调的是手、脚和身体密切配合的应用。

  动作中对三节的要求是“稍节起,中节随,跟节追”。拳谱中讲“上法须知先上身,脚手齐到斯为真,拳中有搓谁能解,明了其意妙入神。” 

4、“四稍”即:发为血稍,指为筋稍,牙为骨稍,舌为肉稍。动作中要求“齐四稍”。

  在实战技击中要求,发欲冲冠,指欲透骨,牙欲断筋,舌欲催齿。四稍齐发内劲既出。此“内劲”即丹田之“气力”,心一念而四者齐之至,如猛虎下山、威龙出海,气发而为声、声随手落、手随声发、一动百动、其力无穷。

(二)拳法套路

 拳法套路有乾坤拳、日月拳、梅花拳、太祖拳、飞虎拳、炮捶、十二路谭腿等。

  其中,十二路谭腿为卢氏北少林长拳的入门必修基础。十二路谭腿讲究运势低下,蓄势待发。行拳沉稳有力,力达拳端,既为基础基本功训练,又涵盖诸多实用腿法。谭腿是一路一法,左右对称,故在技击中有“谭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之说。

  周树林所传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十趟炮捶”。该炮捶集少林、形意、太极、八卦之大成,以长拳为基本架势,以拳、掌、勾、肘法和不同组别的腿法为要术。“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电,腿如盘山走如风,以腿截腿伏地冲。”其风格刚柔相济,明暗(劲)相间,电闪雷鸣,蓄势爆发。其沉稳威猛,奥妙无穷,攻防技击别具一格,极具观赏性和实战性,是完整保留至今非常罕见的传统套路。

(三)器械套路

  器械套路有刀、朴刀、关公大刀、双刀、枪、剑、双剑、双手剑、太极十三剑、春风剑、子龙枪、连环枪、五虎断门刀、四门刀、双手鞭、单刀加鞭、齐眉棍、蛇镗棍、护手钩、梢子棍、三节棍、拐子、护手钩、双匕首、鞭、少林拂尘、少林五合掌、双镰、避水扇、判官笔、流星锤、双锤和月牙镗等。图13

(四)对练套路

  对练套路有十趟双人对拳、空手夺刀、空手夺枪、空手夺匕首、单刀进枪、盘龙棍进枪、盘龙棍对棍、拐子破花枪、梢子棍破枪和三节棍进枪等。



五、传承与发展

  目前,卢氏北少林拳的代表性传承人为卢诗立、卢诗柱两兄弟(其父卢元祥),正致力于卢氏北少林拳的传承与发展。

  卢诗立,沈阳人(1954——)中国武术六段,8岁随父亲卢元祥习武,曾任铁西区武协副主席,沈阳市武协常务理事。由于深得父辈的武术真传,加之练功极为刻苦,在省市武术大赛中屡获金牌。2003年,在“辽宁省首届武术形象大赛”中,力战群雄,荣获大赛冠军与大赛最高奖项“武术形象大使”称号。同年9月,由卢诗立做为学科带头人在沈阳市艺术学校创办了“武术表演专业”,任总教练。该专业来自东北各地的学生在省市及全国武术比赛中屡获金牌。学生毕业后走向全国各地,或走出国门,有的参加影视拍摄,有的在当武术教练,为传统武术在国内外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卢诗柱,沈阳人(1954_——)中国武术六段,8岁随父亲卢元祥习武,曾任铁西区武协副主席,沈阳市武协常务理事。在省市武术大赛中屡获金牌。2004年,在“辽宁省首届武术形象大赛”中,来自省内各市地的参赛人员近千人,他力战群雄,无论是在单练、对练还是器械演练中均以最高得分与其兄卢诗立并列,荣获大赛冠军与“武术形象大使”称号。卢诗柱的徒弟张杨、李杰、李文辉、杨爽在沈阳市武术大赛中获四项第一名。此外,徒弟宫文、宫静、邢政、朱媛媛等在辽宁省武术比赛中获多枚金牌。卢诗柱经常收集、整理、专研武术典籍,撰写武术专项文章,对多项武术赛事拍摄录制存档,并常参与组织、策划省市武术赛事和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为推广武术健身运动做出积极贡献。

  在卢氏家族中,卢诗立、卢诗柱两兄弟对卢氏北少林拳无比热爱,利用工作之余,在沈阳铁西各大公园传授卢氏北少林拳术技艺。利用非遗活动,大力宣传卢氏北少林拳;寻找具有优良品德、喜爱武术的青少年,重点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本章图片均由卢诗立提供。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