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推出每日中文簡報,為你介紹時報當日的重點英文報導,並推薦部分已被譯成中文的精選內容。新讀者請點擊此處訂閱,或發送郵件至cn.letters@nytimes.com加入訂閱。]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戰爭期間的上海著名歌手姚莉於7月19日去世,享年96歲,在共產黨掌權移居香港後,她的音樂仍然很受歡迎。
香港的《明報》和吉隆坡的《馬來郵報》(Malay Mail)報導了她逝世的消息,但沒有透露其他細節。
姚莉在上海被稱為「銀嗓子」,她的音樂受到爵士樂和中國民歌的影響。她在亞洲之外並不出名,但至少有兩首歌在美國產生了影響。她的熱門單曲之一《玫瑰玫瑰我愛你》(1940年)的英文版於1951年由美國歌手弗蘭基·萊恩(Frankie Laine)翻唱,在公告牌百強單曲榜上排名第三位。
去年,她於1959年在香港發表的歌曲《人生就是戲》,被導演朱浩偉(Jon M. Chu)用在他的浪漫喜劇《 瘋狂的亞洲富人》(Crazy Rich Asians)中,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名紐約客長途跋涉到新加坡去見男朋友的富豪家庭。
姚莉嗓音柔和、高亢,長期以來一直被稱為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同在這個行列的還有她的偶像——「金嗓子」周璇。 上海的音樂不僅有爵士樂的節奏,還有古巴的倫巴和夏威夷鋼吉他等全球性的聲音。
姚莉在這樣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她有時和她的哥哥、著名詞曲作家姚敏合作。兩人合作過對唱。
「他們創造了一種在搖擺樂、布魯斯、好萊塢標準曲和中國民歌之間穿梭自如的現代中國流行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中國現代文學和媒體文化的 安道(Andrew F. Jones)在電子郵件中寫道,「同時也帶有其他許多來自殖民時期上海跨國音景的風格和聲音。」
1937年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日本佔領中國城市期間直至1945年,她都在繼續錄製唱片。其中一首她和哥哥的對唱歌曲《恭喜恭喜》(1946年)成了一首人們耳熟能詳的慶祝春節的歌曲。但安道教授說,這也是在說日本在「二戰」中的戰敗。
「這首歌的基調相當憂鬱,」他寫道,「反映了日本八年佔領所造成的疲憊和痛苦」以及盟軍勝利後,席捲中國的社會動盪和內戰所帶來的苦難。
姚莉(她的英文名字有時拼寫為Yao Lee)出生於1922年9月3日,在上海長大。30年代初,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在收音機上聽周璇的歌,但因為家裡太窮,買不起她的唱片。13歲時,姚莉開始在電台唱歌——至少有一次和周璇一起上過節目——三年後,她與EMI旗下 Pathé唱片簽下了第一份合同。她成了夜總會裡深受歡迎的明星。
「李麗華這樣的電影明星每星期日都來看我唱歌,她們還點歌,」她在 2013年接受文化雜誌《玻璃》(The Glass)採訪時回憶。
她在40年代末嫁給了黃保羅,但沒在上海待多久。1949年中國共產黨掌權,她擔心可能被迫接受新政權的再教育,於第二年和丈夫逃到了香港。
「我很害怕,也很難過,」她對《玻璃》說,「我覺得我的生活和事業都結束了。」
但它們並沒有。上海的音樂世界很大程度上在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得到了重建。EMI在那裡開設了辦事處,並邀請她和其他Pathé藝人錄製唱片。她也開始在電影行業工作,為演員鍾情在一系列電影裡對口型配唱,其中包括歌曲《桃花江》(1956年)。
那時,姚莉開始模仿流行和鄉村歌手 帕蒂·佩奇(Patti Page),令自己的聲音更加深沉。她一直唱到1960年代中期。1967年,哥哥去世後,她在EMI擔任高管。
目前還沒有關於她在世親屬的信息。
姚莉說,由於現代錄音室技術的侵入,她停止了錄音。
1992年,她在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採訪時哀嘆,如今的時代,「歌手只要跟著伴奏帶唱歌就行了,想錄幾次就錄幾次。」
「我沒有現場樂隊是絕對不行的。伴奏帶讓我的衝動和情感都沒有了,」她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