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歌股份董事长怒怼平安资管,是性情所致,还是有意为之?

乐歌股份董事长怒怼平安资管,是性情所致,还是有意为之?
2020年09月02日 21:16 保险前线观察员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怒怼平安资管基金经理,这件事恐怕没有那么快平息下来。

在发生怒怼事件后,乐歌股份的股价也经历了一次过山车。

我们先回顾一下这起较为罕见的怒怼事件。

一、乐歌股份董事长怒怼平安资管事件

29日,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在微博、雪球、个人朋友圈、公司公众号等多个社交渠道发文,称乐歌不欢迎平安资管的基金经理来公司投资。年轻人功课不做,老三老四。

老三老四是宁波话,意思是自以为是、摆老资格。

在项乐宏的公开信中,进一步解释了他这么生气的原因。原来这次调研是平安资管的一位年轻基金经理临时通知需要调研的,调研形式是线上调研

但项乐宏认为他态度颐指气使、居高临下,根本没有去过乐歌的工厂,没有对乐歌基层员工做过采访,也对公司过去几年虽然收入没有增长但实际产品和业务机构不断完善一无所知。

事发后,被项乐宏怒怼的这位基金经理,也公开发布了回应。说自己在28日,也就是线上调研的前一天去了实地进行调研。并对当天发生的事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但面对平安资管的这份声明,项乐宏却称其表述不真实,没有回应中的谦虚。

随后,项乐宏继续开怼,称不少人劝他删了朋友圈,不要得罪平安资管,因为他们在资本市场实力雄厚。

但项乐宏说自己做人光明正大,肯定不删朋友圈,而且要将当天的过程进行回放。

于是在30日晚上,项乐宏发出了长文《关于接待平安资管调研针对平安资管张良回应的说明》,详细披露了调研事件经过。

在线上调研过程中,平安资管7-8人全程未开摄像头,感到不受尊重。而且对乐歌企业的运营逻辑、业务发展都没有兴趣,直接询问疫情后公司增速如何等问题,表现出急功近利的高傲态度。

不过,现在再去看这篇长文时,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帖子被项乐宏自己给删了。

项乐宏长文已删除

这给这起事件蒙上了一层迷雾,也让公众对事件背后引发了更多的遐想。

二、乐歌股份暴涨暴跌的背后

事件的主角乐歌,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

乐歌的前身是宁波丽晶时代电子线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公司现注册资本为8730万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是人体工学线性驱动应用和健康办公整体解决方案,聚焦智慧健康办公。

乐歌的主要产品有线性驱动智慧办公升降系统、智慧升降工作站、智能小秘书工作站等。

2008年,乐歌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12月1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成为A股人体工学第一股。

自上市以来的3年间,乐歌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7.48亿元、9.47亿元、9.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3亿元、0.58亿元、0.6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9这三年间,乐歌股份的海外收入占比均超过了80%,分别为81.9%、83.71%、84.11%,依赖欧美市场严重。

今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让居家办公成为主流。尤其是海外疫情形势严峻,以海外业务为主的乐歌股份,业绩在今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从5月份到8月份,乐歌股份在81个交易日暴涨331.8%,最高飙升至90.54元/股

8月27日,乐歌股份发布了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乐歌股份营业收入6.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98%。

半年报公布后,8月28日乐歌股份涨停,当日涨幅20%。整个8月份,乐歌股份共收获5个涨停,累计涨幅达79.18%。持仓情况来看,

从机构持仓情况来看,今年二季度,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也投资了乐歌股份,可见其有多么旺了!

二季度乐歌股份机构持仓情况

但在互怼事件发生后,乐歌股份却跌了。

8月31日,下跌0.98%;9月1日,大跌15.98%。

9月1日的暴跌,主要是有2家机构砸盘。机构砸盘行为和平安资管之间是否有关联?

项乐宏昨日删除了那篇长文后,今天乐歌股份盘中最高涨幅达到9.86%,最终收涨4.75%。

今天的上涨和昨日的删文之间,是否又有关联呢?

乐歌股份今日股价上涨

三、怒怼事件,是性情所致,还是有意为之?

怒怼事件发生后,有人盛赞项乐宏真性情,有人觉得这个事情大题小做了。

特别是在项乐宏昨日删帖后,更是让事件原委变得扑朔迷离。

首先,被项乐宏怒怼的平安资管,的确是国内资本市场实力雄厚的力量。

作为平安保险集团旗下的资管公司,平安资管成立于2005年,是原中国保监会首批批准设立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注册资本15亿元,目前有3.27万亿元的资产规模。

这次被项乐宏怒怼的平安资管基金经理,你要说真犯了什么大错,倒也说不上。

一方面,线上会议的形式,全程关闭摄像头导致沟通不畅,在情绪感知上出现了问题。

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忽视了项乐宏对企业经营逻辑的介绍,认为乐歌股份今年股价保障是受益于疫情因素,只关心疫情之后乐歌的增速怎么样,让项乐宏感觉企业价值被忽视。

但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并不是平安资管基金经理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现在国内基金行业的一种常态。

研究员分析师大多是名校毕业,缺乏实业经验,往往更关注企业的财务数字,而忽视了数字背后,企业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这也导致国内的基金都想着赚快钱,缺乏实地深入调研,往往等到涨起来之后蜂拥而至。比如乐歌股份,就是在今年5月公司股价开始拉升后,大量机构进场。根据半年报显示,其机构持股比例合计达到11.08%。

但我们也要注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三个月后,乐歌股份就将迎来三年IPO锁定期解封,大约占比70%的6042万股将解禁。

因此,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次怒怼平安资管事件,是实控人和庄家在故意制造热点,在面临IPO解禁的关键时点拉高股价出货。

因此,怒怼事件究竟是性情所致,还是有意为之?我们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 税延养老险退出历史舞台,个人养老金将全面实施,普通人怎么选?

  • 电子社保卡首页上线“个人养老金”功能啦!

  • 癌症多次赔付是噱头还是刚需?一张表告诉你答案!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