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滚烫人生·骑行季》上路,挑战之旅发掘热爱的力量

《我们的滚烫人生·骑行季》上路,挑战之旅发掘热爱的力量
2022年11月07日 14:44 内地星娱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我们的滚烫人生·骑行季》第二期,穿越沙漠之旅还在继续,腾格里沙漠腹地路况非常复杂,“保鲜膜”车队频繁出现车轮陷沙、摔车,更要面对起伏地貌看不到前路的恐惧,在经验丰富的任贤齐看来“不亚于一次拉力赛难度”。

56岁的任贤齐、55岁的郑钧、48岁的张震岳、43岁的郝云与吴卓羲加上36岁的仁科,毅然踏上了这场考验身体与心理极限的绝地骑行。没有人打退堂鼓,如郝云所说:“我看到一个沙坡、一个沙峰,虽然很高、很陡、很难,我要是都没有冲动想去冲一下,我之后一定会后悔的。”

从《我们的滚烫人生》第一季的职业体验励志真人秀定位,到这一季打造“国内首档摩旅挑战真人秀”,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其主题与精神内核。在沙漠深处,哥哥们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不懈的热爱,也引出了节目的主题: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滚烫人生?

第一期还是感受摩托骑行的简单模式,第二期突然开启地狱模式,最终完成308公里高速公路、15公里峡谷路段和25公里沙漠穿行的壮举,这样硬核的“滚烫”是在屏幕上不多见的。而他们的挑战与收获,也在与治沙植树人员的交流中,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震撼、思考与能量。

展现骑行文化与骑行精神

热爱始终“在路上”

把车停稳在阿拉善沙漠出沙口的一刻,经验丰富的教练钱佩隆感慨哥哥们是“史上最快的速成班,穿越了这么大的沙漠”。在进入沙漠之前,他们在一天的训练时间里,高效地掌握了沙坡、沙坑以及流沙等复杂地貌的应对方式。

而成绩背后,是一群为了完成梦想奋斗的普通人。为了保证团队整体的训练效果,其他人会陪着经验相对最少的仁科一直练到技能熟练掌握;许久没有骑车的郑钧独自加练,甚至在晚上吃饭的时候累到手抖而拿不稳筷子。

从摩旅题材的角度上说,《我们的滚烫人生2》是一次极具沉浸感的完整体验。在这趟旅途中有热血、有困难、有友谊,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公路叙事;而对于专业的骑行人士或者爱好者来说,节目中有大量骑行运动介绍和专业知识,通过一次完整的远行过程提供了非常规范的经验分享。

第一期开始的时候,节目科普的大部分还是常规知识,比如半盔、四分之三盔和全盔的区别,以及全路况摩托和Chopper的区别;保障组的吴卓羲和仁科,两个人在采购过程中的对比,也通过有趣的方式向观众表现了,正确的准备工作应该有哪些内容。

而到了第二期,在更具专业性的训练中,观众还可以看到沙漠骑行的各种知识,越野骑行的安全要领、正确的沙坡下坡姿势,包括操作失误摔车时,每次还会有问题分析。无论是摩旅爱好者还是普通观众,这都大大增加了沉浸感体验。

这也体现出《我们的滚烫人生2》对于当下的内容市场的价值。节目开篇提到,目前我国摩托车保有量不断提升,骑行正在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和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现象,其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以及开始流行的深层原因都应该被看到。

但这样的内容此前并不多见。或许主要原因就在于摩旅节目的拍摄难度太大,团队需要在各类复杂地貌下完成工作,嘉宾往往也会面对更大的风险。正因为如此,节目组选择的几位哥哥是有不同程度摩托技能和经验,且有着对摩旅充分的热爱和冒险精神的。

“摩托像是低空飞行的鸟。”即使是多年没有骑行的郑钧,描述摩托上的感觉仍然不乏诗意和浪漫。而他们的热爱和付出,分别收获了最好的回报。

如果从节目的叙事逻辑上看,前两期《我们的滚烫人生2》有着一个向上的结局,他们穿行在西北最美的山川谷地之间,在沙漠腹地探索地球心脏,感受着沿途的风景、结识的新友、身边的陪伴,用骑行文化和骑行精神作注,以“在路上”诠释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懂车轮所向的土地

是梦之旅更是“公益行”

第一期的行程里,当镜头缓缓升起,黄河、植被与西北连绵的山川夹杂其间,宁夏中卫66号公路以突如其来的美丽震撼着镜头前的观众。尤其是进入沙坡头后那些顽强的绿色,更让每一位骑行客印象深刻。

《我们的滚烫人生2》不但在展示美,更想探究美背后的故事;读懂车轮所向的土地,让这趟哥哥们的梦之旅,有了根植于土地的意义和价值。

离开出沙口后,他们在沙漠的边缘见到了吴向荣和他负责的锁边基地,即“阿拉善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项目基地”,所谓“锁边”,就是通过种树锁住沙漠的移动和扩大趋势,并慢慢地去修复它里面的一些生态,逐步地把它稳固下来。

“二十年建造生态锁边林,减缓沙漠化进程”,听到在这里发生的故事,郝云首先提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所在的北京二十年前一直面对着来自西北地区的沙尘暴,而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原来相隔数千公里、发生在沙漠的防沙治沙工程,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而郑钧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就曾是三北防护林的工作人员,参与完成了主要的前期调研;这也让吴向荣不禁感慨:“那个年代,条件那么艰苦,但中国防沙治沙的基础就起源于那个时代。”几代人的治沙梦,在他们的交流中呈现为这片土地上几十年的壮阔史诗,那份热忱与壮志,改天换地的奇迹,都让观众对这里防沙治沙的功绩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敬意。

关注脚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与故事,让《我们的滚烫人生2》成为一次“公益行”,不但带观众们深入体验了中国西北生态的形象变迁和价值,也让观众更具代入感地感受防沙治沙工程背后的考量与付出。而乌兰湖的美丽,让这种守护的价值无比生动地呈现在眼前。

面对那片殷红的湖水构成的“地球心脏”,任贤齐感叹着:“或许你会觉得这个湖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一个湖的枯竭或是被生态浩劫毁灭之后,它会扩及到整个地区的生态。”呼吁大家爱护大自然的背后,是一档节目、一群人对生活保持热爱,更对明天保持期待。

不悔付出与热爱

溯求“滚烫人生”的精神内核

从第一季哥哥们体验六种职业,再到第二季挑战摩旅,“我们的滚烫人生”IP在形式上的改变,似乎更像是探索“滚烫人生”内涵过程中的反求诸己。

相比上一季通过致敬平凡英雄,倡导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一次节目更深入地挖掘着“滚烫人生”的精神基石,在“做什么”之后讨论“怎么做”。

如何实现一段“滚烫人生”?要保持不竭的热情和热爱,坚守心中的目标,更要有为了实现目标不畏艰险的奋斗、冒险精神。无论是在第一季里消防员、警察、乡村教师等奉献型岗位上,还是靠一辆摩托穿越大沙漠实现对自我的挑战,那些他人所不能的背后,都需要强大的能量支撑。

《我们的滚烫人生2》并不只是一次造梦或者喊口号,在节目里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挑战的难度和分量,坚守、无畏、奋斗这些词汇,在几百公里的骑行路程与沙漠绝地面前,显得无比生动。

即使骑行小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艰难的沙漠环境中仍然变故不断。刚到沙漠边缘的峡谷路段,郑钧的摩托就陷入沙坑;在烈日的炙烤下,保障车出现爆胎。

而进入沙漠腹地,频繁的摔车虽然在细沙中不容易受伤,但每次扶车都意味着巨大的体力消耗。当小队不得不在黑夜中赶往出沙口时,则出现了最担心的走散情况,但当吴卓羲终于追上小队,哥哥们眼睛里没有后怕,只有看到同伴无恙的欣喜和完成目标的激动。

恶劣的生存环境,成为“挑战不可能”跨越沙漠时的甘甜成果;沿途的美景与美食,所见所感都成为难得的体验和财富。这样的精神是追求“滚烫人生”的动力阀。

当吴向荣向哥哥们介绍,20年来锁边生态项目已经建成总长度超过60公里、造林面积超84565万亩、造林株数超过1000万棵的生态林,观众在这位防沙英雄的眼中同样能看到凝聚“滚烫人生”的精神能量。尤其是当哥哥们亲身体验栽种幼苗,听到必须保证容器苗下面土球的完整,否则存活率10%都达不到时,更感受到这20年来沙漠育林的不易。

《我们的滚烫人生2》荣幸地成为这项伟大工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哥哥们的经历也在精神层面,与这些英雄们实现了一种小小的互文,只有不畏艰难地付出,才能品尝最甜美的果实。而他们接下来更多的骑行旅程与所见所感,将继续探索实现“滚烫人生”的所需和所得,期待最后会给出的完整答案。

  • 《奔跑吧12》成立真金旅行团 全员为寻宝藏各出奇招

  • 《来日皆方长》电影主题曲:雨停歇时再相遇治愈上线

  • 家有购物《大国好物》重返贵州,探寻黔山贵水,领略黔物之美!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