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话题挺火的,就是“银行理财降费率”,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为了吸引投资人,开启了降费率模式,砍管理费,砍销售服务费。

经常看课代表文章的财神都知道,课代表一直以来都建议大家把费率作为购买理财和基金的重要参考指标。

今天来聊聊,如何看待理财降低降低费率,以及咱们作为普通人,如何避开理财费率的坑。

1、买理财还收钱?

这个世界上, 有两种东西最贵:

免费的东西最贵。

看不见的东西最贵。

银行理财的收费,就属于“看不见的东西”。

很多财神会说,我买的银行理财,既不收申购费,又不收赎回费,真香。

其实魔鬼藏在细节里。

虽然银行理财不会明着收费,但是银行理财跟基金一样,也有运作费用(内扣费)。

常见的运作费用有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

这些费用虽然不会单独跟你收取,但是会从每日的净值中扣除。

如果不注意这些费用,持有理财的时间越长,变相交的钱越多。

2、活期+和余额宝

很多财神手上有两款活期理财,一个是余额宝,一个是活期+。

大家会发现,余额宝的收益就是跑不赢活期+。

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余额宝的内扣费是比活期+高的。

比如课代表持有的余额宝(兴全添利宝),这只产品是余额宝众多产品中的收益优等生(收益率TOP10),它的近7日年化收益是2.12%。

同样咱们找2只活期+中的优等生:

同样也是活期理财,活期+的优等生可以做到年化3.16%-3.17%。

如果咱们把他们的运作费率拉出来:

费率优惠前,其实三款产品的运作费率差不多,范围在0.57%-0.63%,活期+的费率甚至更高。

而活期+费率优惠之后,总费率下降到0.31%-0.32%。

同样是采用摊余成本法的活期理财,活期+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在理财产品的详情页-产品公告里面,可以查到银行理财的最新优惠费率公告,比如:

3、零和还是共赢

对于咱们个人和理财子公司来说,理财费率就是零和游戏。

这种固收产品,理财子多收钱,咱们就要少赚钱,所以咱们希望费率越低越好。

但是对于理财子来说,降低费率是内卷下的最优解。

理财子通过降低费率,可以让旗下的产品有更高的曝光度,从而扩大产品规模,走的就是一个薄利多销。

很多理财平台,默认的展示顺序是按照收益率倒序排列,只要你的收益足够高,你就能排在最前面,从而获得最大化的曝光和转化。

降费率,就是变相的花钱买曝光。

降低费率,收益变高,排名靠前,销量变高,能收取的总管理费变多……

4、不赚钱不收费?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特别火:

招商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售了一款权益类的理财产品,号称当该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元时,管理人将暂停收取1.5%的固定管理费。

很多媒体说这款产品是“不赚钱不收费”。

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全面,这个看起来很棒的福利,大概率只有首发申购的投资者能享受到。

首先,现在基金温度只有不到20℃,属于低估区间,新发一款权益理财,如果以年为单位,基本上3年之内,大概率能盈利,也就是累计净值大于1.

而当累计净值大于1,这时候你买入,市场反转,就算是下跌,只要累计净值不跌破1,还是需要交管理费,并不是“不赚钱不收费”。

其次,这个福利,对于首发申购的投资者是极其友好的。相当于招银送给你一个年化1.5%“理财防跌险”。

同样是1.5%管理费的产品,你买别的理财,市场下跌,1.5%的管理费是一分不会少交的。而买这款产品,只要是熊市,就能免掉这笔钱。

最后,设计这个产品的人也算是一个营销鬼才。

在当下这个市场震荡,基金完全卖不动的环境下,通过特殊的产品设计,吸引大量的媒体曝光,是非常划算的事。

5、降费率才是正解

以公募基金为例,现在完全卖不动,基金已经成为大众眼中的智商税产品。

当然市场大盘并不是一两家公司能控制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当下的情况,其实也是对行业贪婪的反噬。

在牛市的高点,疯狂发新产品,基金经理为了业绩排名追逐热门赛道,过高的内扣费,都是公募基金的原罪。

银行理财也是同理。

6、防割指南

对于咱们普通投资人来说,想要防止被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留意:

1、不管是银行理财和基金,买之前,一定要留意费率,费率可以在产品说明书中查询。先不管是不是低费率,最起码费率不能比同类产品高。

2、尽量选择原型产品,比如买纯债基金或者指数基金,而不是各种主动产品。产品的组成和策略越复杂,收费就是越高。

3、最重要的是明白一点,理财和平时买东西不一样,贵的不一定好,反而越贵的东西越会吞噬收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