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ETF发展历程有四个关键节点:

2004年-2008年:ETF基金市场发端。

2009年-2012年:规模扩张,产品类型创新,宽基类产品逐步补足。

2013年-2017年:分级基金引发市场投资热度,2015年后因政策原因分级基金逐步退出市场,ETF开始替代分级基金。

2018年至今:2018年规模逆势抬升,其后行业主题类爆发式增长,指数化产品近年来开始推进。

(来源: 国海证券)

1、2004年-2008年:ETF基金市场发端


国内第一支ETF基金(华夏上证50ETF)成立,其当前总份额为178.08亿份,占全市场非货币类ETF基金总份额的2.05%,为目前市场市成立最早、总份额排名前十的ETF产品。

阶段特征:

(1)市场规模小:市场总份额从81亿份上升至155亿份。

(2)产品数量、种类少:期间共五支产品,均为股票型ETF中的宽基类主题。

在这个阶段投资者不了解ETF风险与运作模式。发展初期法规不完善、市场产品结构简单。

2、2009年-2012年:ETF基金市场规模扩张

2009年,ETF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之后几年,规模稳步上升,总份额于2012年首次突破1000亿份。

2012年前,ETF均为股票型ETF;2019年至2012年,宽基类ETF份额、在股票型ETF中占比均持续增长,2012年,宽基类ETF份额占比达86.87%

从2012年开始,ETF产品种类不断创新:诞生债券ETF,跨境ETF和首批两只黄金ETF。

2009年-2012年,ETF市场规模扩张,产品类型创新,宽基类产品逐步补足。

3、2013年-2017年:分级基金引发市场投资热度

在牛市的助力下,2014年我国ETF市场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期ETF期权交易试点启动。

但从份额上看,投资者在牛市仍然更倾向于个股投资,因此该时间段内ETF市场总份额有所下降。

分级基金由于其杠杆与高Beta的属性,吸引了大量资金从股票市场转移至分级基金投资,其大幅增加的需求降低了市场对于ETF投资的偏好。

2015年以前市场以分级基金投资为主,2015年市场波动大,投资者遭遇大范围亏损。

投资者转向风险更低的ETF与LOF基金市场,加之分级基金交易由于政策的规范,其规模不断萎缩,最终实现市场清盘。

4、2018年至今:规模扩张

2018年,在A股市场表现弱势的情况下,ETF市场体现出了“越跌越买”的特征。

2018年国内ETF市场规模相比2017年增长了约1500亿,增长量主要来自于股票型ETF,全年增长了约1350亿元,占总增长的89.97%。股票型ETF中,基数最大的宽基类增长了44%,SmartBeta与主题型ETF起步较晚,其规模在2018年增长幅度较大。

5、ETF市场发展现状

(1)整体ETF市场

2019年起ETF的规模和数量再次快速增长,三年平均增速44.87%,其中2019年相较上一年的规模增长了65.09%。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市场上已有616只ETF,产品规模达11281.84亿元。股票型ETF为主,份额占比达到82.91%,跨境型ETF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2)股票型ETF市场


截至2021年底,宽基型ETF份额占比33.72%,行业主题型占比共64.69%宽基ETF总体增长缓慢、占股票型ETF比例下降。

2018年起,行业主题类ETF在数量和份额上的增长均明显大于其他分类ETF,原因在于宽基类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趋近于饱和,因此部分基金公司开始布局行业风口。

(3)行业主题类ETF发展迅速


2017年起,宽基ETF与公募基金在份额上整体同步稳定上升,行业主题类ETF份额增长斜率大,市场快速发展。

2017年证券类ETF、2019年科技类ETF、2020年初新能源车类ETF、2020年底光伏类ETF、2021年基建类ETF份额增长明显。

(4)投资者结构


从2021年年报数据来看,整体ETF市场的投资者仍以机构为主。

宽基类产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而行业主题类近年来C端占比不断增加。

(5)行业集中度高


近两年ETF基金管理公司数量维持了2018年以来的上升趋势,但增速有所下降。

ETF市场集中度高,截至2021年底,前十大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占全市场的80%。

2019年前马太效应下滑,近两年开始回升。


(6)ETF市场最新动向更新


2021年12月,我国首批指数增强ETF陆续开始设立。

指增ETF在传统ETF的基础上增强了收益,进而为ETF投资者提供了同时满足流动性与收益性的新选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