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陀思妥耶夫斯基傳:受難的年代

鎖定
《陀思妥耶夫斯基:受難的年代》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約瑟夫·弗蘭克。
中文名
陀思妥耶夫斯基:受難的年代,1850-1859
作    者
(美)約瑟夫·弗蘭克
類    別
人文類 傳記類
譯    者
劉佳林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年8月
定    價
65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5495-8193-1

目錄

  1. 1 主要內容
  2. 2 出版背景
  1. 3 作者介紹
  2. 4 媒體推薦
  1. 5 目錄
  2. 6 書摘

陀思妥耶夫斯基傳:受難的年代主要內容

本書是弗蘭克教授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著作研究系列第二卷,融合傳記、文學批評和社會文化史的光輝典範。它始於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彼得拉舍夫斯基案的共犯被捕,遣送西伯利亞,終於十年後歷盡艱辛重返彼得堡,那時他是一個身心俱變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稱之為“我信仰的重生”。本卷聚焦於這種變化過程: 在他所經受的磨難中尋找原因,在為他未來的偉大開闢道路之進程中尋找結果,只要這些結果清晰可辨。

陀思妥耶夫斯基傳:受難的年代出版背景

1.本書系廣西師大社“文學紀念碑”叢書新品種,這套叢書以其大氣、厚重、經典受到讀者歡迎,該系列叢書知名者有《 納博科夫傳:俄羅斯時期》、《 納博科夫傳:美國時期》、《捍衞記憶》、《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憶錄》等。 [1]  
2.本書本書榮獲美國一九八四年國家圖書評論界傳記獎(Winner of 1984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ke for Biography)。

陀思妥耶夫斯基傳:受難的年代作者介紹

約瑟夫·弗蘭克(1918-2013) 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榮譽教授,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和斯拉夫語語言文學榮譽教授。代表作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1976-2002)曾獲 美國國家圖書獎(傳記類),兩次(美國大學優秀學生聯誼會的)克里斯蒂安·高斯獎,兩次(現代語言協會的)詹姆斯·拉塞爾·洛厄爾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以及另外一些榮譽。另著有《現代小説的空間形式》(1991)、《宗教與理性之間:俄國文學與文化隨筆》(2010)、《迴應現代性:文化政治隨筆》(2012)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傳:受難的年代媒體推薦

這部雄心之作滿紙生輝——嚴肅的知性,對俄國環境及資料的駕馭,謙和的語調,温潤的感情……弗蘭克顯然正在創造這個時代偉大的作家傳。
——歐文·豪,《紐約時報書評》
美國文學研究最優異的成果之一。
——勒內·韋勒克,《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
這是過去一百五十年來關於這位最有影響力的小説家相當可靠、細緻、均衡、新穎的敍述,也很迷人。
——《 波士頓環球報》
弗蘭克向我們證明,他不僅是當今最優秀的作家傳記家之一,也是罕見的洞幽燭隱的批評家。
——《 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知識分子之歷史與傳記的完美結合。
——《時代雜誌》
像小説一般迷人、充滿意味又扣人心絃的傳記。
——《費城問詢報》

陀思妥耶夫斯基傳:受難的年代目錄

插圖目錄
音譯
前言............Ⅰ
第一部分彼得保羅要塞
第一章引言............ 3
第二章彼得拉舍夫斯基事件............ 8
第三章“豐富的生活”............ 26
第四章“聰明,獨立,狡猾,頑固”............ 45
第五章謝苗諾夫校場事件............ 68
第二部分苦役地
第六章初次印象............ 95
第七章無數的道德恐怖............ 126
第八章俄羅斯愛國者............ 149
第九章農夫馬列伊............ 165
第十章新眼光............ 181
第十一章悲苦中的惡魔............ 205
第三部分初戀
第十二章渴望知識............ 229
第十三章列兵陀思妥耶夫斯基............ 244
第十四章有影響的朋友............ 257
第十五章“穿女裝的騎士”............ 280
第四部分再次開始
第十六章俄羅斯之心............ 311
第十七章“強”“弱”典型............ 337
第十八章文學計劃............ 359
第十九章西伯利亞小説............ 373
《舅舅的夢》............ 377
《斯捷潘奇科沃村》............ 387
第二十章歸來............ 404
參考資料............ 427
索引............ 436

陀思妥耶夫斯基傳:受難的年代書摘

前言
本卷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著作研究系列第二卷。不久會有第三卷,專注於陀思妥耶夫斯基隨後五年的生活。在那個較短的時期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產量豐富,而且他關心俄國曆史激盪時刻的所有突變。因此,對關鍵時期的他需要單卷描述。第三卷正處於最後的潤色階段,本卷出版不久即可面世。
讓人開心的是,第一卷受到了好評,我感謝所有的讚譽,無論是公開刊文還是私下來函。對一個投身宏偉事業的作者來説,這是莫大的鼓舞;要竣工,我還需要更多辛勞的歲月。
這種反應也讓我確信,我所選擇的方式——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私人生活置於他與時代文學及社會文化史的相互關係之中——滿足了廣大讀者的迫切需要,他們因為喜歡偉大的作家進而喜歡其傳記。如果傳記家一味敍述日常生活事件,如果作品被簡單分解為一連串的經驗描述,這些經驗可以(或不可以)作為那些作品的來源,讀者的興趣就無法滿足。要儘可能地把握將生活轉化為藝術的創造過程,對生活經驗的理解與組織就不能違反任何歷史記錄,以便闡明這種神秘的突變。只有始終通過專注於作品、從作品出發來看待生活,而不是像更為尋常的那樣,將作品視為生活之多少有些偶然的副產品,才能做到這一點。
我知道,第一卷保持這樣的專注並不十分困難,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敍述大體上可以依從他與一八四〇年代多種文學及社會政治圈的關聯。但本卷卻面臨全然不同的問題,因為在這十年裏,陀思妥耶夫斯基先是在孤獨的監禁之中度過,接着去了西伯利亞的勞役營,後來則成為俄軍西伯利亞兵團的一個士兵。他與俄國文學活動中心相隔數千裏,有四年甚至與外面的世界失去一切通信聯繫。
因此,與早先的做法相比,我需要從更為孤立的狀態(當然不是社會的,而是文化的)來描繪他,這給了我許多麻煩。我很難根據我選擇的視角來謀劃那些涉及勞役營生活的章節,尤其很難根據這些方法去解釋這些歲月中那個最關鍵的事件——陀思妥耶夫斯基稱之為“我信仰的重生”。大多數早先的作者只是滿足於從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裏尋章摘句,卻什麼也解釋不了;要麼就照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儘管明顯無能),根據各種仔細的檢查加以推斷,試圖切合事實(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示的只是針對人民而不是沙皇父親的罪惡感)。因此我得重新探究問題;這讓我關注到那些多少被忽略的方面,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波蘭獄友關係的催化作用等。我的敍述始終留意於這些經驗對他所具有的意義,它們在導致他放棄過去某些東西、為未來思想觀念及藝術演進準備道路方面的決定作用。
此外,無論是在這個階段之前或之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信都表明,他極不願意失去與正在發展着的俄國文化的聯繫;因此,我將他生平的這一特徵置於我全部描述的前景,甚至忽略了對手頭文獻進行更全面生動的調遣。我可以補充的是,這種努力帶來了喜出望外的結果,使我能比以前更深入地探究某些寧可被忽略的材料(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與阿列克謝·普列謝耶夫的通信,只有普列謝耶夫一方的信件留存下來)。這些文本對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關於五十年代中期俄國文化景象的反應明顯具有參考價值,因此有助於廓清他生平的這段模糊圖景。
不過,他第一次認真的戀愛、婚姻等事件都發生在本卷描述的年代裏,比起第一卷對他私生活的處理來,就不可避免要從傳記角度給予更多的對待。但我不想陷入與鮑里斯·艾亨鮑姆一樣的荒謬境地。對這位評論家我十分景仰,他關於托爾斯泰的三卷本著作(遺憾的是,他去世之前未能完篇)對我是一種激勵。他是俄國形式主義創始人之一,與該學派所有成員一樣,他激烈反對混淆藝術與生活,後來他着手對托爾斯泰進行宏大的歷史研究——但如他謹慎解釋的那樣,只限於“文學習俗”層面(亦即那個時代的文學及社會文化史)。他在第二卷中非常詳細地討論了托爾斯泰在為農民的孩子開辦學校時所作的努力以及他的教育理論,最後艾亨鮑姆得出結論説:“托爾斯泰沒有移居國外,而是關閉了學校,結了婚,盤踞在亞斯納亞·ⅩⅢ波良納——像城堡裏的封建主一樣。”關於婚姻就這麼多!儘管我對艾亨鮑姆無限尊敬,這番得意洋洋的偶像破壞行為也讓人精神一新,可我總覺得,在“真實生活”方面他可以寫得更多,這並不妨礙對“文學習俗”的主要興趣,後者讓他的苦行走向了極端。
在第一卷的前言中,我曾説:“我所寫的這本書……不是一部傳記。”寫作本卷時,我無論如何都相信,我的那句話作出了一個非常鮮明的區分;我仍然認為,那些試圖在我的作品中尋找“常規傳記”的人往往會感到失望。批評界的反應也幫助我改變了想法,因為人們一致認為,第一卷並非試圖與傳記徹底決裂,而是可喜地着意拓展這一文類的界限。是的,現在我也欣然接納一個優秀評論家的觀點,他大度地談到了我的承諾:“融合傳記、文學批評和社會文化史的實驗。”此刻我認識到,這種融合正是我孜孜以求的。本卷是否成功做到了這一點,應讓讀者諸君評判。
許多年來我數易其稿,這個任務漫長而艱辛。在前一卷的前言中,我對所有幫助過我的人表達了謝意。我仍感激魯弗斯·馬修森,他的故世於我是損失,我的題獻記錄的就是這種感受。關於這第二卷,我尤其要再次感謝羅伯特·L.傑克遜和勒內·韋勒克,他們閲讀了手稿,給我批評建議,為本書增色。尼娜·別爾別羅娃也好意閲讀,並以其對俄羅斯生活與文學的精通給我幫助。她幫我避免了幾處驚人的錯誤,並讓我瞬間與我的傳主親近起來。我曾提到外省城市特維爾的地區委員會,她無意間説,她的祖父就是其中的一個開明地主,曾見過逗留其間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朱利安·傑恩斯給了我有關癲癇病的材料,並大力幫助我與耶魯醫學院的吉爾伯特·H.格拉澤博士取得聯繫,後者抽時間對我有關陀思妥耶夫斯基癲癇病的描述進行專業性審讀。他們的幫助都是巨大的。
我還要感謝戴維·戈爾茨坦,他核對了我的腳註,糾正了轉寫錯誤。我感謝麗貝卡·巴林斯基太太和珍妮特·米爾斯基太太,她們一絲不苟地閲讀校樣,讓我很受益。我的文字編輯格雷岑眼光犀利,各種錯漏都逃不脱他的眼睛,他還在文體方面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我的打字員卡羅爾·西曼斯基無限耐心,她對我正在展示的故事的興趣讓我相信,我在文本中設法做到了ⅩⅣ保持敍事的節奏。普林斯頓大學費爾斯通圖書館斯拉夫目錄學家奧雷斯特·佩列奇始終見聞廣博,對我有求必應。蓋洛德·布賴諾爾弗森也是該館圖書館員,像在第一卷中一樣,他自願為我編寫本卷的索引,不顧自身責任在不斷增加。
在第一卷和第二卷之間的間隙,古根海姆基金會和 洛克菲勒基金會給了我支持,讓我有時間擺脱教務。沒有他們的資助,誰知道這一卷會拖多久!對他們無限的幫助,我惟有深深地感謝,我衷心讚賞他們無比寶貴的幫助。在支付研究及打印開支方面,普林斯頓研究會一直都很及時。
最後,作為慣例,我必須把最後的話留給我的妻子瑪格麗特。不過,我向她致意的責任遠非出於恪守某種職業禮儀。儘管她自己的學術工作也面臨許多要求,她還是做了我的第一讀者和編輯,在材料組織和文體風格方面,我絕對仰仗她的判斷。她在編輯方面的建議讓我釋然,文本能夠不斷推進。我的工作若沒有她的引導將會負擔很重,這一點其他任何人都無法真正理解。
約瑟夫·弗蘭克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1982年11月
參考資料
  • 1.    新書推送  .現代快報[引用日期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