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溪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上源)

鎖定
西溪,福建省泉州市獨流入東海河流 晉江上源,位於晉江水系之西得名。源出於 安溪縣龍頂山下的感德鄉達新村,向東北流至下口坂接納一都溪後稱清溪。然後轉向東南,流經劍鬥、舉口、湖頭後水流始大,至仙苑匯澳江後始稱西溪,然後經安溪縣城而進入 南安縣境,至雙溪口與東溪相匯,下稱晉江。河流全長,《福建省志地理志》記為153公里(《安溪縣誌》:全長145公里 [9]   ,《南安縣誌》: 140公里 [3]   ),流域面積3101平方公里,佔晉江流域面積的55.1%。 [1]   主要支流有一都溪、藍溪、龍潭溪、坑仔口溪、雙溪、金谷溪、龍門溪、潮碧溪、英溪和東田溪。 [2]  
作為晉江的主幹,西溪河道長、流域廣,佔福建省泉州市的大部,是泉州市西部的主要水資源。自古以來,當地人民就引水灌溉田畝,建國以後,流域內建設了許多蓄水、發電工程。河流得到充分開發。西溪也是泉州西部地區的主要水運航道。1966年以後,由於攔河閘和水庫建成,能通航的只有英溪口至豐州34.5公里。 [7]   航道上有英溪港(也稱大宇港)、溪美港等港口。 [8]  
中文名
西溪
別    名
清溪、晉江西溪
所屬水系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上源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
流經地區
安溪、南安
發源地
安溪縣戴雲山東南坡龍頂山下的感德鄉達新村
主要支流
一都溪、藍溪、龍潭溪、坑仔口溪、雙溪
河    長
153 km
流域面積
3101 km²
河    口
南安市雙溪口

目錄

  1. 1 幹流概況
  2. 2 水文特徵
  3. 3 主要支流
  1. 4 治理開發
  2. 引水工程
  3. 蓄水工程
  4. 水電工程
  1. 5 航道航運
  2. 航道
  3. 港口

西溪幹流概況

西溪在晉江水系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西溪在晉江水系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西溪位於 晉江水系之西得名。境內稱清溪,發源流有二,北支流源 安溪縣境外 永春縣一都鬼子洞山東北面,初東北流,至一都折東南匯南支流於下口坂;南支流在境內福前與漳平大深毗界太華山東北坡,始西流東,過達德坂、高會至桃舟轉東北出境進永春一都下口坂合北支流,經橫口復入境,在劍鬥匯雙溪與坑仔口溪,貫東南流,沿程於元口納龍潭溪、金谷納金谷溪、仙苑納藍溪。境內流程過劍鬥、白瀨、湖頭、金谷、蓬萊、魁鬥、城廂、鳳城、參內鄉鎮轄地,在墩坂坂頂出縣境入南安侖倉。安溪縣境內流程105公里。境內西溪流域地形複雜,海拔高差變幅大,地勢以湖頭為分,上游河道狹窄,環山穿谷,坡陡流急;下游河道漸寬,坡降遞小,水流趨穩。仙苑以下河道開闊,上游水土流失,多沙含礫。1957年前,西溪道深水碧,舟楫航於湖頭、泉州兩地。爾後,淤沙水淺止航。 [9]  
西溪自西北向南經安溪縣入南安侖蒼,流經美林、溪美,納英溪、蘭溪、檀溪等支流,至豐州溪洲匯入晉江經 泉州灣入海。南安境內長40公里,流域面積600平方公里。 [3]  
西溪上源(即晉江上源)安溪桃舟鄉河道 西溪上源(即晉江上源)安溪桃舟鄉河道
晉江西溪安溪縣金谷鎮段 晉江西溪安溪縣金谷鎮段
晉江西溪安溪縣城段 晉江西溪安溪縣城段
西溪南安市城區段 西溪南安市城區段
南安市豐溪鎮東溪、西溪交匯處 南安市豐溪鎮東溪、西溪交匯處
南安市豐溪鎮東溪、西溪交匯處 南安市豐溪鎮東溪、西溪交匯處

西溪水文特徵

安溪水文站多年(35年)測量平均年流量達83.2立方米/秒,年徑流量26.3億立方米,年徑流深度1064.6毫米,年徑流模數33.7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33年統計,年平均輸沙率2075.37公斤/秒,年輸沙量6548.3萬噸,年侵蝕模數26544噸/平方公里。 [9]  
西溪幹流在安溪縣境內全長105公里,從西北流向東南,流域面積1972平方公里,較大支流有藍溪(官橋溪)、龍潭溪(長坑溪)等。西溪幹流上游劍鬥至湖頭為狹谷區,落差較集中,在24公里長河段內,天然落差135米,平均坡降5.6%,支流龍潭溪和藍溪流域面積都在400平方公里以上,上、中游河道坡降都很大。長坑溪的落差最為集中,從南鬥至温泉33公里河段中,天然落差達500米,平均坡降15%,可開發裝機4.60萬千瓦。長坑溪上游的一級藍田電站裝機2.50萬千瓦,已動工建設。 [12]  
西溪流經南安境內天然落差小,河牀較寬,水流緩慢,溪水渾濁,每逢上游暴雨,洪水猛漲。兩岸均築堤、栽竹,預防水災。水質為氧量、氨氮2級,均可作生活用水。 [3]  

西溪主要支流

晉江西溪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一都溪、藍溪、龍潭溪、坑仔口溪、雙溪、金谷溪、龍門溪、潮碧溪、英溪和東田溪。 [2]  
一都溪:發源於永春縣一都鄉仙友村任田,向東南流經仙友村,納西南的仙友坑水,至中坂納三村溪;至溪尾南有流尾坑,北有黃田溪;經龍蛟廳至下口坡與安溪縣的尾溪匯合,後轉向東北至三嶺,納北面大坂溪後又轉東南,經福德頭向東流至橫口與大橫溪匯合後入安溪縣劍鬥鎮小橫,全長44公里,流域面積416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1.2‰。全流域森林茂密。大橫溪是一都溪的主要支流,發源於永春縣下洋鎮大橫村的袋坑,經大橫鳳山洋與盆村溪相會,向東南經溪塔納西坑溪,轉南繞西至長廳再向西南至橫口村匯入一都溪,流經下洋和橫口兩鄉鎮,全長24.4公里,主流長13.4公里,流域面積148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0‰~20‰。流域內森林茂密,1960年以前,終年可暢通木排。 [2]  
藍溪 藍溪
藍溪:是晉江西溪的最大支流,又稱官橋溪,發源於安溪縣蘆田鄉蓮花山(海拔1225.2米)南麓,流經蘆田、西坪、虎邱、官橋,至城廂鄉仙苑渡口匯入西溪,全長52公里,流域面積551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0.5‰,水源豐富。主要支流有後格溪、內賒溪、芳亭溪、竹園溪和龍口溪等。 [2]  
龍潭溪:又稱長坑溪,發源於安溪縣長坑鄉珊屏附近的同發山(海拔1504.8米)。流經長坑、尚卿、蓬萊,至金谷鄉源口匯入西溪,全長55公里,流域面積416平方公里,河道比降為11.4‰,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沿溪建有水電站多處。主要支流有後溪、玉美溪、青洋溪和新樓溪等。 [2]  
坑仔口溪永春縣坑仔口鎮段 坑仔口溪永春縣坑仔口鎮段
坑仔口溪:源地有二:其一源於永春縣桂洋鄉岐山流向西南,在桂洋鄉內東有文太溪、新嶺坑,北有茂春溪;其二源於永春縣下洋鎮塗山,流向東南,在磨石坑納上姚溪。兩源在坑仔口鄉的洞口匯合,後南向經坑仔口和玉斗鄉,納詩元坑、玉斗溪、福地溪等支流,轉向西南進入安溪縣劍鬥鎮,於舉口匯入晉江西溪,全長42公里,流域面積290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4.6‰。坑仔口在安溪縣境內因流經潮碧和舉口兩地,又稱潮碧溪、舉口溪。 [2]  
雙溪:別稱劍鬥溪。發源於安溪縣感德鄉潘田村海拔1301.4米石門堪南麓,流經感德、劍鬥,在劍鬥附近匯入晉江西溪。沿程納主支流歧陽溪(發源於長坑鄉西北部,流經長坑、感德和劍鬥等鄉鎮),全長20公里,流域面積127平方公里,河道比降29.6‰。 [2]  
金谷溪:別稱佛口溪。源地有二:即源於安溪縣金谷鄉東溪附近的大呂山(海拔1074.4米)南麓和永春縣達埔鄉的天馬山(海拔838.7米)南麓,自西北向東流,經金谷鄉的東溪、芸美至金谷匯入晉江西溪,全長19公里,流域面積112平方公里,河道比降25.7‰。 [2]  
龍門溪:又稱坂頭溪,是藍溪的最大支流。發源於廈門同安縣西北部水洋山(海拔756米),初由西南向東流4.5公里後轉北流,入安溪縣龍門鄉,流經龍門、官橋等鄉鎮,沿途納桂溪、仙地溪、寮山溪3條主要支流,於官橋匯入藍溪,全長27公里,流域面積203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3.5‰ [2]  
潮碧溪:又稱舉口溪、坑仔口溪,屬安溪境內西溪第三大支流。發源於境外永春縣海拔1207米的天湖山南麓,初北流向東南,經永春下洋,入境內潮碧,於舉口匯入西溪幹流,流程全長42公里,流域面積290平方公里。
英溪:發源於南安縣翔雲鄉與安溪縣龍門鄉交界的雲頂山(海拔1175米)。自西南向東北流經翔雲、英都、侖蒼,至侖蒼鎮樓尾寨匯入晉江西溪,全長19公里,流域面積147平方公里,其上游築有坂頭水庫(蓄水量1064萬立方米)。 [2]  
東田溪:又稱藍溪。發源於南安縣東田鄉與同安縣新圩鄉交界的芹山(海拔1095.4米)和鐵峯山(海拔878.6米),自西南向東北流經東田、溪美,匯入晉江西溪,全長30公里,流域面積173平方公里,河牀寬20~80米,河道比降10.4‰。東田溪上游是南安縣暴雨區,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水量豐富。 [2]  
蘭溪:又名東田溪。發源於南安東田與同安縣交界的芹山、鐵峯山。自西南向東北經東田、溪美,至頂溪美流入西溪。全長30公里。河牀20~80米,流域面積170餘平方公里。輸沙量每立方米侵蝕0.53公斤。 [3]  
檀溪:發源於保福嶺南坡。自北而南流經美林,至李西入西溪。全長16公里,流域面積70平方公里。輸沙量每立方米侵蝕0.51公斤。 [3]  

西溪治理開發

西溪引水工程

澳江渠,壩址位於晉江西溪藍溪下游安溪城廂鄉雅興村澳江角落。上游集雨面積550平方公里。民國36年(1947)曾動工興建,後半途而廢。1954年3月動工興建,1955年4月竣工。完成輸水乾渠2條,左乾渠長24公里,流量0.4秒立方米,灌溉雅興、光德、仙苑、中標、吾都。右乾渠28公里,流量1秒立方米,灌溉同美、美法、磚文、土樓、員宅、過溪、古垵、同美農場。兩渠灌溉面積0.923萬畝。1963年,擴建兩支渠輸水。一支灌溉上場,一支供城關自來水及灌先聲、員潭。支渠共長13公里,灌溉面積1310畝。至此,澳江渠總灌溉面積達10540畝,成為晉江地區首座灌溉萬畝以上的引水工程。澳江渠建成後,利用水力相繼建設一批電廠和加工廠,至1990年電廠僅剩裝機容量279千瓦。
陳廳渠,壩址位於安溪龍門鄉湖山村溪西石壁,屬晉江西溪龍門溪支流。1949年前,陳廳壩系臨時性壘石攔水壩。1956年擴建時,上游集雨面積為89.95平方公里。到1970年代,同安縣興建小坪水庫,截溪內溪上游安溪轄地集雨面積23.20平方公里水源。陳廳渠壩址上游集雨面積實為66.75平方公里。渠道共長12公里,引水量0.40秒立方米,灌溉面積0.31萬畝。
三英渠,壩址位於安溪蓬萊鎮寮海村,屬晉江西溪龍潭溪支流,上游集雨面積420平方公里。重力壩長51米,頂寬3米,平均壩高5米。渠道進水口在壩右側。總乾渠長3.50公里,左乾渠14公里,右乾渠28公里,沿程灌溉蓬萊鎮10個村和金谷鄉3個村耕地0.34萬畝,補充灌溉耕地0.044萬畝。
百里渠,壩址位於晉江西溪龍潭溪支流,安溪蓬萊鎮鶴廳村鴛鴦港,上游集雨面積330平方公里。1965年12月動工興建,1974年10月全面配套完工。工程以無壩右岸引水,總乾渠長34公里,左乾渠長12公里,右乾渠長15.50公里,乾渠總長61.50公里,摺合103華里,故名“百里渠”。沿程灌溉16個村場,灌溉面積0.60萬畝。 [11]  
安溪東青水庫渠系工程,於涵洞出口後,以左右乾渠分水。左乾渠長3.95公里,右乾渠1.30公里,配套渠道電站1座,裝機1×55千瓦,現已報廢。1957年夏工程進行勘測設計。1971年8月動工,1974年3月大壩填築完成。溢洪道數次修更標準。至1981年10月完工。1983年8月完成渠道配套工程。 [10]  
安溪村內水庫灌區,有龍門鄉21個村,分左右乾渠引水,設計灌溉面積2.38萬畝,左乾渠長23.20公里,終點在後坂村土樓;右乾渠長8.10公里,終點在龍山村銀珠壟。支渠三條,即左上溪內支渠,長12.40公里;左下支渠,長8.20公里;右支渠長6.50公里。渠道工程於1978年9月動工,1981年6月停建,已開挖完成左乾渠長11.70公里;右乾渠長4.50公里;左上溪內支渠4.60公里。遺有左乾渠11.50公里,右乾渠3.60公里,支渠共22.50公里未動工建設。目前,僅灌溉農田1萬畝。 [10]  
安溪火燒橋水庫灌區,有9個村,有效灌溉面積0.36萬畝,保灌0.31萬畝。乾渠長10.80公里,主要支渠有橫山、後溪2條長4.80公里。 [10]  
安溪長虹水庫,設計有效灌溉面積0.50萬畝,保灌0.42萬畝,受益9個村場。1960年,建成總乾渠1.30公里。並在1.30公里處建渠道電站1座,裝機容量64千瓦。引電站尾水建左乾渠長2.10公里。右乾渠長4.50公里,由電站前池引水。支渠2條16.10公里。 [10]  
安溪歐村水庫總乾渠,長2.64公里,左乾渠1.82公里,右乾渠7.50公里。 [10]  

西溪蓄水工程

村內水庫,位於安溪龍門鄉桂瑤村。屬晉江西溪支流桂瑤溪河系。壩址上游集雨面積18.40平方公里。設計防洪標準:一百年一遇設計,一千年一遇校核,保壩以三天降雨量130Q毫米,即一萬年一遇標準。設計總庫容1081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986.70萬立方米,死庫容58.3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36萬立方米。保壩總庫容1117萬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72萬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以發電綜合利用縣內最大的中型水庫。1973年7月工程開工。1978年12月,壩區樞紐工程竣工蓄水。 [10]  
火燒橋水庫,建在安溪尚卿鄉科山村,屬晉江西溪龍潭溪彭溪支流。集雨面積4.80平方公里,總庫容139萬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43萬立方米,興利庫容89.33萬立方米,死庫容6.67萬立方米。1956年3月,縣水利科組織勘測,設計壩高18米,庫容75萬立方米,灌溉湖頭前進點兩個村500畝土地。後經福建省水利局審核擴建。於1956年11月動工,1958年2月壩區樞紐工程完工,並開挖首段渠道2公里。 [10]  
長虹水庫,建於安溪長坑山格卿園,屬晉江西溪長坑溪支流,鄉管小(一)型水庫。集雨面積4.60平方公里,總庫容169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116.92萬立方米,死庫容28.25萬立方米,防洪庫容23.83萬立方米。1959年11月動工,1960年7月壩區建成。 [10]  
歐村水庫,位於安溪西坪鄉上堯村歐村角落,屬晉江西溪藍溪支流。集雨面積1.83平方公里,設計總庫容103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77.5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21萬立方米,死庫容4.50萬立方米。受益4個村,灌溉面積0.23萬畝,茶園噴灌面積0.16萬畝。1957年8月工程動工,經幾度施工於1972年竣工。水庫擴建工程1986年1月開始施工,1989年7月竣工。擴建后土壩高26.80米,壩頂長123米,寬5米。副壩高5.42米,壩頂長17米,寬2.80米。 [10]  
東青水庫,建於安溪參內鄉羅內村東青角落,屬晉江西溪東青支流。集雨面積12平方公里,防洪標準以五十年一遇設計,二百年一遇校核,保壩以五十年一遇設計,五百年一遇校核。總庫容139.50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77.4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61.10萬立方米,死庫容2萬立方米。受益羅內村,灌溉面積0.24萬畝。 [10]  
坂頭水庫,位於南安英都鎮坂頭村,英溪上游的坂頭溪上。上游集雨面積18.5平方公里,並引外溪河集雨面積1.1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1134萬立方米,防洪庫容29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34.5萬立方米,死庫容70.5萬立方米,是為梯級電站提供水源補償調節的水庫。梯級電站共分四級,總裝機容量4420千瓦,併為英都、翔雲兩鄉鎮提供水源,灌溉農田13500畝。1970年10月水庫樞紐工程正式動工,1972年底基本完成。1973年6月,一、二、三級電站竣工發電,四級電站土建工程也基本完成。1978年底第四級電站設備安裝發電。 [4]  
彭美水庫,位於南安溪美鎮彭美村,距縣城溪美2.5公里,集雨面積1.03平方公里,壩型為均質上壩。1953年10月開工,至1954年3月竣工,竣工時壩高9.5米,庫容6.0萬立方米,當年夏灌農田810畝。1957年擴大規模,壩高15米,庫容27.0萬立方米,為全縣水庫建設摸索出經驗。 [5]  

西溪水電工程

百里渠洞口渠道電站,位於晉江西溪龍潭溪支流,安溪蓬萊鎮鶴廳村鴛鴦港,1983年8月建成,於百里渠左乾渠3公里處,裝機容量125千瓦。 [11]  
安溪村內水庫左乾渠進行梯級電站開發。1979年1月建成壩後一級電站,裝機2×125千瓦,水庫管理處所屬。1982年6月建成二級電站,裝機2×1600千瓦,縣水利水電局所屬。三級電站由龍門鄉舉建,1983年10月完成裝機2×400千瓦。 [10]  
村內水庫二級電廠,位於安溪龍門鄉龍門村畲格寮。過水流量1.92秒立方米,水頭267.41米,裝機容量2×1600千瓦。1979年9月,工程全面鋪開施工,1982年6月14日第一台機組投入運行發電,翌年5月5日第二台機組相繼投產。1985年3月13日,正式成立“安溪縣村內水庫二級電廠”1990年發電量1074萬千瓦時,機組利用率3272小時。 [13]  
火燒橋水庫壩後水電站,1980年建成,裝機容量1×20千瓦。1987年5月,建成大彎渠道電站,裝機2×320千瓦。水庫擁有養殖水域面積200畝,已利用於漁業生產。 [10]  
電冶廠電站,位於湖頭鎮美溪村,壩址上游集雨面積1051平方公里,設計水頭27米,引水流量7.83秒立方米,裝機5台,總容量1470千瓦。前身為泉州市光明水力發電廠。1955年建,時稱“泉州市光明水力發電廠”。1955年1月複測設計,同年6月開工,1956年3月,一號機組和二號機組建成發電。1956年易廠名為公私合營安溪電化廠。1958年過渡為地方國營,翌年1月改稱安溪縣電冶廠。1958年建成第三號機組。1972年利用電站尾水在橋頭建成第四號機組。1973年,縣財政投資28萬元增建五號機組,1975年1月投產發電。 [13]  
劍鬥電廠,1971年5月,雙溪電站和劍鬥電站合併成立安溪縣劍鬥電廠。兩座電站裝機各為3台,單機容量均為400千瓦,總容量2400千瓦,是縣內最早建成的1000千瓦以上骨幹電站。電力主供劍鬥“五小”工業區。 [13]  
雙溪電站,位於劍鬥鎮劍鬥村,晉江西溪支流岐陽和霞春溪相匯的雙溪口。電站由兩翼引水,左引霞春溪,渠道長0.98公里,引水量1.20秒立方米;右引岐陽溪,渠道長5.86公里,流量0.84秒立方米。兩處壩址上游集雨面積104平方公里。設計水頭80米。首期工程於1966年10月動工,1967年12月一號機組安裝發電,裝機容量200千瓦。完成引水渠道5.86公里;前池容量400立方米;壓力管長165米,管徑500毫米。工程投資34.70萬元。二期擴建工程於1968年6月動工,1970年12月二號和三號機組投入運行發電,裝機容量2×400千瓦。同時,更換一號機組裝機容量200千瓦為400千瓦。 [13]  
劍鬥電站,位於劍鬥鎮劍鬥村湯尾。壩址上游集雨面積346平方公里,設計水頭26米,引水流量7.50秒立方米。1970年5月動工,1971年10月第一台機組投產發電,翌年5月,第二、第三台機組相繼投入運行。完成主要工程項目有:漿包乾砌重力壩1座,引水渠道6公里;壓力前池;壓力管2條;廠房建築面積158平方米;配套的升壓站安裝主變壓器750千伏安1台,輔設地下電纜150米聯絡劍鬥35千伏變電站與縣電網併網。 [13]  
枷楠電廠,位於金谷鎮湯內村枷楠,壩址上游集雨面積1644平方公里。設計水頭7米,引水流量55秒立方米(包括已安裝120型水輪泵1台所需的水量),發電裝機3台,已安裝2台,容量1600千瓦,是一座低水頭大流量水力發電廠。1990年發電量769萬千瓦時。1970年2月動工,1973年3月完工。 [13]  
潮碧電站,建於劍鬥鎮潮碧村潮兜角落,壩址上游集雨面積262.10平方公里。設計水頭34米,引水流量5秒立方米,裝機3台,容量1200千瓦。1980年1月開工,在主體工程完成後,1984年10月電站先期投產發電,至1988年12月工程全部完工。1990年發電量677萬千瓦時,電費收入48.94萬元。 [13]  
坂頭梯級水電站:是福建省首座蓄引結合、梯級開發的水利水電工程,位於英溪上游,1970年1月開工,1974年完工發電。總裝機6台,容量3470千瓦。1983年10月三、四級電站各擴機1台,容量950千瓦。一、二、三級電站屬縣管工程,四級電站屬英都鎮管工程,累計發電量27803萬千瓦時,產值1755萬元,擁有固定資產319.75萬元。 [6]  
坂頭一級電站(壩後電站),水頭47米,設計流量1.9秒立方米,裝機1台,630千瓦; [6]  
坂頭二級電站,在坂頭溪和沙溪匯合口,前池左右進水,右渠(主渠)長2.35公里,承接一級電站尾水,左渠長2.66公里,引福林溪、沙溪兩水入池,水頭85米,設計流量1.9秒立方米,裝機2台,容量計1260千瓦; [6]  
坂頭三級電站,在英都良山與西峯二村交界處,引二級電站尾水,渠長(主渠)6.28公里,並向上延伸引翔云溪和二級電站以下逕流水,渠長1.3公里,水頭74米,設計流量3.45秒立方米,裝機3台,容量計1890千瓦; [6]  
坂頭四級電站引三級站尾水,渠長0.16公里,水頭22.0米,設計流量4.0秒立方米,裝機2台,容量計640千瓦。 [6]  
沙溪三級電站:位於翔雲鄉翔山村,為翔雲鄉辦電站,1983年4月開工,設計水頭160米,安裝水輪機和發電機組3台,共1200千瓦,年發電量459萬千瓦時。1984年12月竣工,投資127萬元。 [6]  

西溪航道航運

西溪航道

西溪為縣內通南安、泉州、安海、廈門等地的主要航道,歷史上航運發達,原航運只通至源口,明正統年間(1436~1449),湖頭李森捐資鑿除清溪馬上灘、淵灘巨石,水運始通至湖頭,湖頭至桃舟河道彎多流急,安溪縣境內航道50公里。西溪枯水其為每年9月至翌年3月可通五噸位木船。解放後,縣政府曾調集大量人力物力疏浚縣城至湖頭航道,航運一度興盛起來,後隨着陸路交通的發達和航道逐漸淤積,至1973年縣城上游航道斷航,1989年縣城下游航道也斷航,公路運輸業取代了水運。 [14]  
西溪南安境內航道40公里,是南安通安溪的重要航道,可通木帆船里程167公里。歷史上航運業發達,抗日戰爭期間公路破壞,水道成為主要運輸線。民國28年(1939)全縣民船達505艘、船工1220人,後因上游水土流失,河牀淤淺,每逢枯水期運量顯著下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尚能通航的水道有東溪由泉州至山美宮後長55公里,西溪由豐州至侖蒼長36公里,其他支流由英溪口至英都、溪美至蘭溪,詩口至碼頭3條計22公里。1966年修建金雞攔河水閘和1971年建成山美水庫後,沿溪部分地段築壩攔水,至1988年全縣溪流能通航的只有72公里,即西溪由英溪口至豐州34.5公里。 [7]  

西溪港口

西溪水運發達時期,沿溪設有縣城南門、祥雲、仙苑、魁鬥、美濱、金谷、源口等簡陋碼頭,供船隻停泊裝卸,乘船旅客也選附近碼頭候船。仙苑1949年前為城關地區物資集散中心(解放後才逐漸轉入縣城),仙苑碼頭運輸吞吐量較大。水運通至湖頭後,在溪頭渡也設立了碼頭,湖頭成為縣內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安溪縣縣內碼頭設施簡陋,一般在沿溪較大村落選深水靜波處用石砌築泊岸、道路和停貨場地,築泊岸時砌入挖有石眼的石柱或條石,供系船纜。除縣城、仙苑和湖頭3個碼頭有碼頭工外,其他碼頭裝卸貨物一般由貨主和船主自搬或僱工。 [15]  
英溪港(也稱大宇港):位於南安侖蒼鎮英溪流入西溪的匯合處,形成寬300米、深6~8米的小湖泊。其匯合處的四邊溪岸,一直被利用為天然碼頭,是英溪及西溪上游的“湖頭尖舶”常年運接貨物處。民國以前為大宇驛站的轉運點,現尚有船舶靠泊裝卸。
溪美港:在南安城南安大橋下,處於西溪中游蘭溪流入處,港中稱“石鼻潭”,水深20多米,是西溪各種船舶的停泊地,民國以前是驛運站的轉運點。民國25年(1936)南安縣治遷到溪美后,港區船運繁榮,溪美井腳街居民組織碼頭工人,利用天然石岸裝卸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撥款建鋼筋混凝土台階碼頭一座,可同時停靠船舶三艘。1960年縣運輸公司在舊南安大橋下側又建混凝土條石碼頭一座,安裝人工裝卸吊杆2台。該碼頭地址現已建為民房,只有鋼筋混凝土台階碼頭尚在使用。 [8]  
參考資料
  • 1.    第三章 水系與水文--> 第三節 主要河流--> 四、晉 江  .地理志[引用日期2020-12-31]
  • 2.    卷二 自然環境--> 第四章 水 文--> 第一節 地表水--> 一、河 流  .泉州市志[引用日期2020-12-31]
  • 3.    卷二 自然地理--> 第四章 水 文--> 第一節 地表水--> 二、西 溪  .南安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4.    卷十九 水利 電力--> 第一章 水利工程--> 第二節 水庫工程--> 三、大中型水庫  .南安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5.    卷十九 水利 電力--> 第一章 水利工程--> 第二節 水庫工程--> 一、小(二)型水庫  .南安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6.    卷十九 水利 電力--> 第二章 電力建設--> 第二節 水力發電  .南安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7.    卷二十三 交 通--> 第三章 水 路--> 第一節 航 道--> 一、內河航道  .南安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8.    卷二十三 交 通--> 第三章 水 路--> 第三節 港口 碼頭  .南安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9.    卷二 自然地理--> 第四章 水 文--> 第一節 地表水--> 一、晉江水系  .安溪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10.    卷八 水利電力--> 第一章 水利建設--> 第一節 蓄水工程  .安溪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11.    卷八 水利電力--> 第一章 水利建設--> 第二節 引水工程  .安溪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12.    卷八 水利電力--> 第二章 電力建設--> 第一節 水力資源  .安溪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13.    卷八 水利電力--> 第二章 電力建設--> 第二節 電 站--> 主要電站(廠)簡介  .安溪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14.    卷十二 交  通--> 第一章 古道水路--> 第二節 水 路--> 一、航 道  .安溪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 15.    卷十二 交  通--> 第一章 古道水路--> 第二節 水 路--> 二、碼 頭  .安溪縣誌[引用日期2020-12-3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