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虎姓

鎖定
虎姓現在是一個稀少 姓氏,但在歷史上也出過一些名人,成為虎氏家族的驕傲。《 風俗通》就記載:有“合浦 太守 虎旗”,可見漢代有一個名叫“虎旗”的 太守。元代以後,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虎子威、 虎大威、 虎臣等名人,亦為虎姓一族。
中文名
虎姓
外文名
hu xing
讀    音
hú(ㄏㄨˊ)或māo(ㄇㄠ)
姓氏源流
姓源出有五
分    類
姓氏

目錄

  1. 1 基本介紹
  2. 2 姓氏源流
  3. 3 遷徙分佈
  1. 4 傳統文化
  2. 郡望堂號
  3. 字輩排行
  4. 家譜文獻
  1. 宗祠用聯
  2. 5 歷史名人

虎姓基本介紹

虎的各種寫法 虎的各種寫法 [1]
虎[虎、 虝,讀音作hú(ㄏㄨˊ),亦可讀作māo(ㄇㄠ)或hǔ(ㄏㄨˇ)]

虎姓姓氏源流

虎 [2]
虎(Hǔ,Māo)姓源出有五:
  • 源流一
源於 姬姓,出自遠古“八元”之一伯虎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 《風俗演義》、 《左傳》等記載,“八元”,即遠古傳説中八個具有才德之士,其中之一為伯虎,其後裔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虎氏,讀音作hú(ㄏㄨˊ)。 [3]  
  • 源流二
源於姬姓;西周末年,有大臣召(讀shao音)公姬虎,為周武王之弟召公奭之後。是時,周厲王無道,召公力諫而不從,“防民之口,勝於防川”便出於召公諫文。最終 國人暴動,歷王出逃,召公匿王子於其家,而使自己兒子代死。後周公召公同輔政,是謂共和。召公歿,諡穆公。其召國後被戎狄所滅。召國亡後,部分後人為念先祖護國之功,及懷念故國之意,遂以先祖之名為姓,是為虎(音hu)氏。召公即為虎氏人中所傳“姬邵虎”耳。(另:姬虎後人分支頗多,後人分為虎氏、姬氏、召氏、穆氏,秦漢之際,召(音shao)又分為召和邵二支)
  • 源流三
源於 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中的虎姓,取自祖上名首音。如明代西域人忝克里別兒,其子虎歹別兒,以虎為姓。
據文獻《回回姓氏考》記載,“唯成都虎氏,音不讀虎而讀貓音。”四川成都地區的虎氏回族讀音作māo(ㄇㄠ)。 [4]  
  • 源流四
源於古老的虎 圖騰信仰,屬圖騰信仰避諱改音為姓氏。今四川省南部縣 五靈鄉岐山壩村有八十餘名村民姓虎,但虎氏讀音卻為“貓”。岐山壩村第八組被當地人稱作虎家灣,它的得名不僅因為這個小山灣裏的村民 都姓虎,而且還因為這裏有一處地名,名叫虎家埡,讀音作māo(ㄇㄠ)。
在南部縣其他鄉鎮也有虎氏,但他們不像岐山壩村貓家灣的村民那樣集中,其姓氏讀音為“虎”字本音hǔ(ㄏㄨˇ)。但在南部縣的五靈鄉,虎氏的姓氏讀音又都讀作māo(ㄇㄠ)。此外,在雲南省也有些地方把虎氏的姓氏讀音讀作māo(ㄇㄠ)。 [5]  

虎姓遷徙分佈

虎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古老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五百七十七位,以晉陽為郡望。
今寧夏回族自治區 吳忠市、 固原市、 彭陽縣,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湟中縣,甘肅省的慶陽市、岷縣、 靖遠縣 三灘鄉、環縣、平涼市、定西市 香泉鄉,甘肅省的隴南市 成縣,西和縣;雲南省的 昭通市,湖北省的武漢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南部縣 五靈鄉、巴中市巴州區 光輝鄉、廣元市 青川縣,江蘇省的 南京市,河南省的鄭州市、洛陽市、平頂山市、開封市、南陽市,安徽省的宿州市,北京市,陝西省的西安市、 漢中市,貴州省的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天津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昌吉市、哈密市、伊犁市、焉耆縣、米泉縣,上海市的崇明縣,台灣省等地,均有虎氏族人分佈。 [6]  

虎姓傳統文化

虎姓郡望堂號

  • 郡望
晉陽郡:春秋末期, 趙簡子家臣 董安於始築 晉陽城,在今太原西南 晉源鎮。秦國改置為 晉陽縣,為 太原郡治所,屬太原郡轄屬(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為太原郡。
  • 堂號
晉陽堂:以望立堂,亦稱太原堂。

虎姓字輩排行

安徽宿州虎氏字輩:“紫燕鳴震永井玉德發春立山林威武行峻嶺英姿”。注:該虎氏字輩漢、回兩族通用。
陝西西安虎氏字輩:“廷賓(春)世文林漢良元堂新(親)崇德廣先業修道樂天倫”。注:該支虎氏讀音作hú(ㄏㄨˊ)。

虎姓家譜文獻

雲南昭通虎氏家譜,著者待考,明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雲南省昭通市博物館、雲南省昭通市東大寺。
貴州威寧虎氏家譜,著者待考,清朝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貴州省威寧市楊灣橋鄉獅子山村虎慶德處。 [7]  

虎姓宗祠用聯

  • 四言通用聯
摧陣奪纛;具疏諫燈。
——佚名撰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四川人虎坤元,字子厚,咸豐年間從軍,官至提督。每作戰都往前衝,喜歡奪敵軍大旗,後戰死於秣陵關。下聯典指明代 麟遊人虎臣。 [2]   [8-9]  

虎姓歷史名人

虎臣:明代陝西麟遊人,成化末年入太學。一次,孝宗準備在萬歲山上搭建棕棚,用來遠眺觀燈,他具疏諫阻。祭酒擔心自己遭禍,下令把虎臣綁了起來。不久,孝宗下詔慰問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從此聞名京城。
虎坤元:字子厚,清代四川成都人。父嵩林,咸豐初,以湖南遊擊調廣西剿匪,從向榮戰紫荊山,攻永安,解桂林、長沙圍,並有功。從至江南,累擢湖北宜昌鎮總兵。偕巡撫吉爾杭阿克上海,遂從攻鎮江,屢破賊於寶蓋山、倉頭、下蜀街、高資。在江南軍中稱宿將。
虎大威:陝西榆林人,當過山西總兵官, 崇禎年間,他在對 後金作戰中立有戰功。 虎大威後來在河南對農民軍作戰中,中炮陣亡。
虎嵩林:虎嵩林和 虎坤元是父子,在對太平軍作戰中,都立有赫赫戰功。虎嵩林當了總兵,曾經駐軍於鎮江高資,參加攻克 溧水、 句容、鎮江等戰役,在清軍中是公認的悍將。虎坤元則死於戰場,其事蹟還被寫入了《 清史稿》。
虎勇:本衞中所正千户 朵兒只藏卜六代孫,功升 指揮同知振之子,襲指揮同知職。 萬曆十一年,以功升西固營守備。歷升甘州 都司,陝西行部司,三十五年掌本衞印.
虎符:勇之子,襲 指揮同知職,以功任文縣守備。萬曆四十一年掌本衞印。
虎英:符之子,襲指揮同知職,以功任起台堡守備。天啓三年掌本衞印。歷升陝西部司,甘州 參將。
虎威:本衞中所正千户朵兒只藏卜四代孫。正德五年應襲正千户職,以父虎雄軍功升本衞指揮儉事。
虎雄:本衞正千户朵兒只藏卜三代孫,襲正千户。正德五年,徵漢中流寇至金州尖山子殺賦有功,具奏升職老。
虎振:雄之孫,襲指標儉事。嘉靖十五年,以功升指揮同知,任本省甘州 都司。
虎翼:振之子,襲 指揮同知。以功任本省 階州守備。
虎盤:本衞正幹户 朵兒只藏卜之子,襲正千户職。盤子忠,忠子文,俱襲。
虎臣:盤之五代孫,功升 指揮同知振之子,襲指揮同知職。臣之曾侄孫標襲。
虎 朵兒只卜藏本衞人,父虎舍那藏卜,元時為挑州衞元帥府 世襲 達魯花赤,洪武三年串眾歸附,除河州衞土千户。朵兒只卜藏襲,洪武十二年調本衞中所正千户。 [10]  
參考資料
  • 1.    “冷門”虎姓南京  .新浪.2010-01-30[引用日期2013-04-26]
  • 2.    南京最大的虎姓家族:老祖宗與鎮壓太平軍有關  .鳳凰網.2010-02-11[引用日期2013-04-26]
  • 3.    四川少女姓“虎”讀“貓” 廣州也有虎姓人  .人民網.2010-02-07[引用日期2013-04-26]
  • 4.    明明姓“虎”為啥讀“貓”?  .新浪.2010-02-08[引用日期2013-04-26]
  • 5.    四川虎姓讀māo音龍城虎姓就讀hǔ  .騰訊.2010-02-26[引用日期2013-04-26]
  • 6.    “虎”姓緣何稱“貓”姓  .騰訊.2010-02-23[引用日期2013-04-26]
  • 7.    圖文:我們都姓“虎”?其實那讀“貓”!  .新浪.2010-02-08[引用日期2013-04-26]
  • 8.    虎年説“虎”:在南京 就有40多名“虎”姓人  .新華網.2010-02-08[引用日期2013-04-26]
  • 9.    記者探訪虎人、虎地、虎姓家  .新華網.2010-02-11[引用日期2013-04-26]
  • 10.    盤點中國“虎文化”:虎姓人家趣事多  .新華網.2010-02-16[引用日期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