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首市

鎖定
石首市,湖北省轄縣級市,由荊州市代管,位於 湖北省南部、 荊州市南部,地處 江漢平原和 洞庭湖平原結合部,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毗鄰6個縣(市),總面積1427平方千米。 [12]   截至2022年10月,石首市轄2個街道、11個鎮、1個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 [6]   截至2021年末,石首市户籍人口60.37萬人。 [8]  
石首,“石”指石頭山,“首”指自荊江順江而下第一次見山。西晉太康五年(284年),石首置縣,以城北石首山為縣名。明朝時期,石首屬 荊州府;1986年5月,石首撤縣設市(縣級);1994年,石首市屬荊沙市;1996年,石首市屬荊州市。 [11]  
石首市主要景點有 南嶽山森林公園、 桃花山自然風景區、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天鵝洲自然保護區等。 [24-27]   2021年8月9日,石首市入選“2017—2020年度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擬表彰對象名單”。 [20]   2022年12月30日,石首市入選2022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單位名單。 [17]   2023年2月9日,石首市入選“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名單”。 [23]  
2022年,石首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3.06億元,同比增長5.7%;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0.9:35.3:43.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98億元,同比下降3.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7%;農村和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668元、38138元,分別增長8.3%、6.5%。 [4]  
中文名
石首市
外文名
ShishouCity
行政區劃代碼
421081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湖北省荊州市
地理位置
湖北省南部、 荊州市南部
面    積
1427 km² [12]  
下轄地區
2個街道、11個鎮、1個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 [6]  
政府駐地
南嶽山大道81號 [7]  
電話區號
0716
郵政編碼
4344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12]  
人口數量
60.37 萬(截至2021年末户籍人口) [8]  
著名景點
南嶽山森林公園
桃花山自然風景區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天鵝洲自然保護區 [24-27]  
火車站
石首火車站
車牌代碼
鄂D
地區生產總值
263.06 億元(2022年) [4]  

目錄

  1. 1 歷史沿革
  2. 2 行政區劃
  3. 3 地理環境
  4. 位置境域
  5. 地形地貌
  6. 氣候
  7. 水文
  8. 4 自然資源
  1. 礦產資源
  2. 動物資源
  3. 5 人口
  4. 數量
  5. 民族
  6. 6 經濟
  7. 綜述
  8. 第一產業
  1. 第二產業
  2. 第三產業
  3. 7 交通運輸
  4. 8 政治
  5. 9 社會事業
  6. 教育事業
  7. 醫療衞生
  8. 社會保障
  1. 10 歷史文化
  2. 地名由來
  3. 方言
  4. 非物質文化遺產
  5. 11 風景名勝
  6. 12 榮譽稱號

石首市歷史沿革

夏朝時期,石首屬荊州。
商朝時期,屬荊楚。
西周時期,屬楚國。
秦朝時期,廢郢置南郡,石首屬南郡。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南郡下設18縣,石首屬華容縣。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兵敗赤壁,吳、蜀分荊州之地,南郡華容歸蜀。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兵敗,南郡復屬吳。
三國時期,仍屬吳。
西晉太康五年(284年),分華容縣西南境置石首縣,屬荊州南郡,石首始置縣,以城北石首山為縣名。
東晉時期,仍屬荊州南郡。
南朝宋元嘉十七年(440年),廢石首併入華容,地屬荊州南郡。
北周時期,廢華容入監利,石首屬荊州沔陽郡監利。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肖銑起兵據江陵,稱梁王,石首地屬梁。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分原華容縣西南境置石首縣,屬荊州。
荊南同光二年(924年),高季興據荊、歸、峽三州,建南平國,石首屬南平國荊南府。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分石首縣東部地域置建寧縣(故白臼巡院升級),又以故萬庾巡院升置萬庾縣,與石首三縣並存,均屬江陵府。不久廢萬庾入建寧。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廢建寧入石首。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復置建寧縣,又與石首並存。
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又廢建寧入石首。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改江陵府為荊南府,石首屬荊南府。
元朝時期,元世祖忽必烈廢荊湖北路,置河南行中書省,轄江陵府,石首屬江陵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石首屬上路總管府。
元天曆二年(1329年),改上路總管府為中興路,石首屬中興路。
明朝時期,廢行中書省,置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改中興路為荊州府,石首屬荊州府。
清康熙九年(1670年),分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為湖北、湖南使司,石首屬湖北布政使司(簡稱湖北省)荊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石首直屬鄂軍政府。
民國四年(1915年),屬荊南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直屬省轄。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湖北設11個行政督察區,石首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行政督察區調整為8個,石首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石首屬湖北沔陽地區行政公署。
1951年,撤銷沔陽地區行政公署,石首改屬荊州地區行政公署。
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首縣,設立石首市(縣級),屬荊州地區行政公署。
1994年,荊州地區和沙市合併,改為荊沙市,石首市屬荊沙市。
1996年,荊沙市改為荊州市,石首市屬荊州市。 [11]  
石首市地圖 石首市地圖

石首市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石首市轄2個街道、11個鎮、1個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 [6]   市人民政府駐南嶽山大道81號。 [7]  
石首市區劃詳情
繡林街道
筆架山街道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東昇鎮
高基廟鎮
南口鎮
高陵鎮
團山寺鎮
久合垸鄉
天鵝洲開發區
/

石首市地理環境

石首市位置境域

石首市衞星地圖 石首市衞星地圖
石首市位於湖北省南部、荊州市南部,介於北緯29°31′—29°57′、東經112°14′—112°48′之間,毗鄰6個縣(市),西抵 公安縣,東臨 監利市,北接 江陵縣,東南、西南與湖南省的 華容縣、 南縣、 安鄉縣毗鄰。全市總面積為1427平方千米。 [12]  

石首市地形地貌

石首市地形圖 石首市地形圖
石首市地處 江漢平原和 洞庭湖平原結合部,江北屬江漢平原,江南屬洞庭湖平原。江南以平原為主,兼有山崗,地勢西北高,中略低,向西南傾斜,海拔在31—36米之間,最高點為東部桃花山的屯巖子山,海拔368.9米,最低為中部上津湖,海拔為22.1米。江北原為一片敞洲,北部沙丘起伏,南部蘆葦叢生。經過多次圍挽、改造和移民,現已成為棉花生產基地。江南被長江分流藕池河和調絃河切割成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塊,周圍河流環繞,水源充沛。 [12]  

石首市氣候

石首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市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04—110千卡/平方釐米,年日照時數1800—2000小時,年平均氣温15.9—16.6℃,≥10℃年積温,年無霜期242—263天,多數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有足夠的氣候資源供農作物生長。4—10月份降水量佔全年80%,太陽輻射量佔全年75%,≥10℃的積温為全年80%,水熱同步與農業生產季一致的氣候條件,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髮育。石首市處北緯30度附近,氣候特別複雜。深居內陸,受海洋影響較小,形成典型的大陸氣候。 [12]  

石首市水文

石首市屬外流水系,以西東向貫穿境內的長江為主脈向南北輻射,長江石首段自唐剅子入境,徑直南流14—21千米至送江碼頭、至五虎朝陽折轉東流到調關,由此折向北流,經五馬口出境,流入監利,全長89千米。荊江南岸四大分流口之一的調絃河流經焦山河至蔣家衝,出市境,到湖南省華容縣城,分成南北兩支,然後注入洞庭湖,全長75千米,石首為13千米,為鄂南湘北航運河道。荊江南岸四大分流口之一的藕池河由新開鋪進口,經南口至倪家塔,右分安鄉河,經管家鋪,老山咀,右分團山河,經江波渡、殷家洲,左分鮎魚須河,經湖南省華容縣注滋口,與湘資沅澧水匯合,入洞庭湖,全長91千米,石首市境內為39千米。市境內擁有中湖、上津湖、三菱湖、白蓮湖、鴨子湖、秦克湖等大小湖泊101個,總面積178.76平方千米,分為市東桃花山湖泊、腹地湖羣、西南片湖羣、江北湖羣等四大湖羣。長江河牀歷經變遷,在境內形成總面積達3.067萬公頃的故道區。 [12]  

石首市自然資源

石首市礦產資源

石首市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銅、獨居石、綠柱石、花崗岩、天然氣、礦泉水等20多種。鉛、鋅、銅礦主要分佈在東昇列貨山的斷裂帶重晶石礦脈內,銅的儲量為840噸,鉛、鋅3000噸,另外還有伴生礦銀等金屬。獨居石分佈在石華堰、青竹溝、九佛崗3個礦點,儲量分別為2003噸、485噸和269噸。綠柱石分佈在譚禪寺、王家寺院、吳分寺3個礦點。花崗岩分佈面積達150平方千米,藴藏量達2億立方米,已通過航查探明儲量的有桃花山區老虎沖和青竹溝兩個礦區,儲量分別為225萬立方米和550萬立方米。 [12]  

石首市動物資源

石首市天鶴洲自然保護區內擁有238種野生植物及16種珍稀動物,有麋鹿、白鰲豚、江豚、中華鱘、大鴇、白鸛、黑鸛、天鵝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 [29]  

石首市人口

石首市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首市常住人口為473707人。 [9]  
截至2021年末,石首市户籍人口60.37萬人,其中女性29.25萬人;常住人口46.52萬人,其中女性22.91萬人;出生人口3759人,人口出生率0.81‰,死亡人口3702人,人口死亡率0.8‰;人口自然增長率0.01‰。 [8]  

石首市民族

石首市人口以漢族為主,有 回族、 蒙古族、 藏族、 維吾爾族、苗族、壯族、滿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彝族、仡佬族、黎族、傣族、鄂倫春族、哈尼族、佤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20個,共3100多人,其中回族人口2000多人。 [8]  

石首市經濟

石首市綜述

2022年,石首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3.06億元,同比增長5.7%;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0.9:35.3:43.8。
2022年,石首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98億元,同比下降3.2%。
2022年,石首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7%。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8.5%。
2022年,石首市農村和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668元、38138元,分別增長8.3%、6.5%。 [4]  

石首市第一產業

2022年,石首市第一產業增加值54.96億元,同比增長4.8%,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9%。
2022年,石首市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100.59億元,同比增長5.5%;農林牧漁增加值59.41億元,同比增長5.3%;糧食播種面積81.25萬畝,比上年增加0.05萬畝;棉花面積7.10萬畝,比上年減少0.24萬畝;油料面積27.75萬畝,比上年增加0.82萬畝;蔬菜面積16.38萬畝,比上年增加0.66萬畝;糧食產量30.04萬噸,同比下降1.0%;棉花產量0.40萬噸,同比下降2.4%;油料產量4.89萬噸,同比增長8.9%;蔬菜產量43.96萬噸,同比增長6.5%;豬牛羊禽肉產量4.28萬噸,同比增長11.7%;禽蛋產量3.21萬噸,同比增長8.4%;水產品產量12.94萬噸,同比增長3.6%。
2022年,石首市農村用電量30604萬千瓦時,常用耕地面積108.1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2.18萬畝,同比增長3.19%,佔耕地面積的94.5%;化肥施用量(實物量)9.37萬噸,同比下降0.63%。 [4]  

石首市第二產業

2022年,石首市第二產業增加值92.95億元,同比增長10%,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5.3%。
2022年,石首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0.01億元,同比增長17.6%;營業收入229.40億元,同比增長14.5%;利税總額11.50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利潤總額8.71億元,同比增長6.6%;工業增加值86.76億元,同比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新進規小進規企業共30家,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1家。
2022年,石首市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2%,紡織業同比增長7.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同比下降2.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同比增長33.2%,通用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4.4%,專用設備製造業同比下降44.8%,汽車製造業同比增長21.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13.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33.6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90.2元,比上年末增加0.8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8%,同比下降0.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49.1%,同比增長0.3%;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單位66家,比上年增加19家,完成產值188.14億元,同比增長14.1%。
2022年,石首市全資質以內建築企業44家,完成產值16.44億元,同比增長18.9%;實現建築服務增值税14.85億元,同比下降3.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1.3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43.1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4%。 [4]  

石首市第三產業

2022年,石首市第三產業增加值115.16億元,同比增長3.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3.8%。
2022年,石首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47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55.14億元,同比增長12.8%,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1.35億元,同比增長11.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79億元,同比增長13.2%。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6.79億元,同比增長83.7%;零售業零售額38.61億元,同比增長4.1%;住宿業收入額0.29億元,同比增長8.2%;餐飲業收入額9.46億元,同比增長14.6%;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9.0%,飲料類同比增長3.5%,煙酒類同比下降22.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同比下降9.1%,化妝品類同比增長36.9%,金銀珠寶類同比增長31.4%,日用品類同比下降8.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同比下降12.4%,中西藥品類同比增長37.9%,文化辦公用品類同比增長9.7%,傢俱類同比增長29.7%,通訊器材類同比增長17.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同比下降22.6%,石油及製品類同比增長19.4%,汽車類同比增長27.5%。
2022年,石首市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0.23億元,同比增長1.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73億元,同比下降0.7%;金融業增加值13.06億元,同比增長10%;房地產業增加值20.59億元,同比增長0.6%;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37億元,同比增長43.5%;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12010萬元,訂銷報刊雜誌520萬份,同比增長0.4%;完成電信業務317563個,同比增長16.8%,營業收入11157萬元,同比增長73.4%;電話用户總數426856户,其中移動電話用户412491户。
2022年,石首市進出口總額13337.84萬美元,同比增長17.2%。其中,出口13009.03萬美元,同比增長20.8%;進口328.82萬美元,同比下降45.7%;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98.40億元,同比增長15%;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18.98億元,同比增長17.3%。 [4]  

石首市交通運輸

石首市現已形成“一橋、三路、一港”的現代交通格局,石首長江大橋連接石首市江南和江北,棗石高速縱貫石首市南北,嶽宜高速和省道S221橫貫石首市東西。石首市到武漢市直線距離僅為119.3千米、到湖南省益陽市直線距離僅為131千米。在鐵路方面,浩吉鐵路設石首貨運站。在公路方面,石首市已經建設的大型交通樞紐共八座。航運方面,石首市通航里程212千米,大小港口6個,港口泊位57個,港口年吞吐量200萬噸。 [29]  
截至2022年末,石首市旅客運輸量405萬人,同比下降26.3%,旅客運輸週轉量12124.3萬人千米,同比下降38.6%;貨物運輸量575.5萬噸,同比增長7.2%,貨物運輸週轉量157555萬噸千米,同比增長22.3%。 [4]  

石首市政治

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王敏
市長
付勇
參考資料:(截至2023年3月) [5]  

石首市社會事業

石首市教育事業

2022年,石首市在校學生總數48834人,其中小學、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分別為26765人、20468人。專任教師人數4327人,其中小學、普通中學專任教師人數分別為1744人、182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分別達到100%、68.1%、100%。高考上線人數2373人,其中:本科上線人數1289人,一本上線人數416人。 [4]  

石首市醫療衞生

2022年,石首市共有醫療衞生機構27個。共有衞生機構牀位數2744張,其中醫院1459張,衞生院1285張。各類衞生技術人員309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25人,註冊護士1099人。每千人口擁有醫院牀位數達到5.8張、擁有醫生數達到3人。 [4]  

石首市社會保障

2022年,石首市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7061人,比上年末增加6612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96798人,減少1317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4097人,增加1845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5758人,同比增長3%;城鎮登記失業率2.77%;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基金支出額150513萬元,同比增長10.5%;共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牀位數2065張;社區服務中心39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16028人,其中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3694人。 [4]  

石首市歷史文化

石首市地名由來

石首,“石”指石頭山,“首”指自荊江順江而下第一次見山。西晉太康五年(284年),分華容縣西南境置石首縣,屬荊州南邵,石首置縣,以城北石首山為縣名。《明史—地理卷》按:“自荊江而下至石首縣始有山,突出為江流之抵柱,名石首山,縣因以名。”又明萬曆《荊州府志》方輿載:“石首者,石之首也,縣北江邊有石孤立,名石首山,故縣名取此。”

石首市方言

石首話屬於西南官話的常鶴片。石首市境內的居民大多説石首話,大垸、新廠、橫溝等地有很多湖南移民,他們在家庭成員之間説湖南話,出外交流用石首話。團山、桃花由於和湖南省毗鄰,部分話帶有湖南口音,如(x)和(f)不分。 [28]   [30]  

石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跳三鼓 跳三鼓
跳三鼓,是一種廣泛流傳於荊楚地區,公安、石首、江陵、監利、松滋以及湖南省華容、南縣、安鄉等縣(市)的地方藝術形式,由三人演唱,兩人同時敲打點子,一人擊鼓,按一定節奏演唱。因為三人演唱,邊跳邊,所以稱"跳三鼓",普遍用於生日慶祝、死人送葬,金榜題名等等。2014年11月11日,跳三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0]  

石首市風景名勝

南嶽山森林公園
南嶽山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城區,為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南嶽山古稱龍蓋山,相傳山旁有石湫(現山底湖),傳説為龍穴,據説有龍現身,龍出則山上有霧如蓋而得名。景區總面積94.8公頃,由筆架山、馬鞍山、南嶽山和山底湖組成,其中南嶽山主峯海拔141.7米。主要景觀有:情人巖、仙人洞、李衞公祠、抗日戰爭遺址、曬經石、祖師殿、三元宮、關帝廟等。 [24]  
南嶽山森林公園
桃花山自然風景區
桃花山自然風景區,位於石首市城區以東26千米,處於長江三峽、荊州古城、岳陽樓、武陵源等著名景區的中心部位,是洞庭湖平原與江漢平原交匯處唯一山脈。桃花山整體規劃面積100平方千米,橫跨湘鄂兩省,有大小山峯280餘坐,最高峯屯巖子山海拔368米。主要景觀有:付家竹園、仙人洞、紅軍樹烈士陵園、龍泉寺、埡口水庫等。 [25]  
桃花山自然風景區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與長江天鵝洲故道的夾角處,有泛洪沼澤濕地1567公頃,是麋鹿棲息的理想場所。1991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實現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麋鹿重引進中國協議"第二階段目標,即在麋鹿原生地恢復自然種羣,並保護其賴以生棲的濕地生態環境。 [26]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天鵝洲自然保護區
天鵝洲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下游下荊江河段,是長江出三峽後,下游地區保留最完好的一塊濕地,總面積70平方千米。 [27]  
天鵝洲自然保護區

石首市榮譽稱號

2017年10月27日,石首市入選“2017年國家園林城市名單”。 [19]  
2018年2月,石首市入選“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13]  
2019年1月3日,石首市入選“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18]  
2019年3月6日,石首市入選“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 [22]  
2020年3月19日,石首市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1]  
2021年1月,石首市入選“2018—2020週期國家衞生城市(區)名單”。 [14]  
2021年1月,石首市入選“第二批湖北省創新型縣(市、區)名單”。 [21]  
2021年1月18日,石首市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名單”。 [15]  
2021年4月,石首市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推評名單 [2]  
2021年6月23日,石首市入選“2021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名單”。 [16]  
2021年7月30日,石首市入選“2021年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 [3]  
2021年8月9日,石首市入選“2017—2020年度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擬表彰對象名單”。 [20]  
2022年12月30日,石首市入選2022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單位名單。 [17]  
2023年2月9日,石首市入選“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名單”。 [23]  
2023年11月,被確定為2022年度“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31]  
參考資料
  • 1.    全國農技中心關於發佈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的通知  .全國農技推廣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2.    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推評名單  .全國農技推廣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3.    關於公佈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3-04-09]
  • 4.    石首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石首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4-09]
  • 5.    王敏專題研究港口、鐵路、通用機場項目  .石首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6.    2022年統計用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3-04-09]
  • 7.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石首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8.    人口與民族  .石首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9.    人口民族  .荊州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10.    跳三鼓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04-09]
  • 11.    石首歷史沿革  .石首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12.    石首地理環境與自然資源  .石首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13.    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4-09]
  • 14.    2018-2020 週期國家衞生城市(區)命名名 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04-09]
  • 15.    國家衞生健康委關於命名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16.    2021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名單公示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引用日期2023-04-09]
  • 17.    2022年度“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單位名單公佈  .黔東南州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4-09]
  • 18.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3-04-09]
  • 19.    住建部公佈2017年國家園林城市名單  .遂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引用日期2023-04-09]
  • 20.    關於2017-2020年度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的公示  .國家體育總局[引用日期2023-04-09]
  • 21.    湖北省科技廳公佈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引用日期2023-04-09]
  • 22.    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公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3-04-09]
  • 23.    湖北14個縣市入選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  .湖北網絡廣播電視台[引用日期2023-04-09]
  • 24.    南嶽山森林公園  .荊州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25.    桃花山自然風景區  .荊州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26.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荊州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27.    天鵝洲自然保護區  .荊州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28.    王立羣. 漢語方言詞綴的類型學研究——以石首話的"子"和北京話的"兒"為例[D]. 首都師範大學, 2008.
  • 29.    徐倩. 鄉村振興背景下石首市鄉村旅遊發展策略研究[D]. 華中師範大學.
  • 30.    行政區劃  .石首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6-02]
  • 31.    關於2022年度“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結果的公示  .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4-05-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