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1. 〔氀毼(kě)〕一種毛織物,如“婦人能刺韋作文繡,織氀氀。”
中文名
拼    音
 lǘ
部    首
倉    頡
LVHQU
鄭    碼
KJZM
筆    順
251125125313115
注    音
ㄌㄩˊ
統一漢字
U+6C00
Unicode
CJK
四角號碼
52414
五筆86
KGKN
五筆98
LVEN
筆畫數
15

目錄

  1. 1 基本字義
  2. 2 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相關詞語:
氀毼
氀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力朱切《集韻》《韻會》龍珠切,𠀤音慺。《博雅》氀毼,罽也。《後漢·烏桓傳》婦人能刺韋,作繡,織氀毼。
《集韻》雙雛切,音萸。與毹同。織毛蓐也。詳九畫毹字注。
《字彙》當侯切,音兜。人險為氀毼,音兜達。見《李翊·俗呼小錄》。 《集韻》或書作𣯫。 [1]  
參考資料
  • 1.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