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殄,漢語二級字 [3]   ,讀作殄(tiǎn),指盡,絕:暴殄天物(任意糟蹋東西) [2]   [4]  
中文名
拼    音
tiǎn
部    首
五    筆
GQWE
倉    頡
MNOHH
鄭    碼
arop
注    音
ㄊㄧㄢˇ
總筆畫
9
部外筆畫
5
筆順編號
135434333
四角號碼
18222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B84

目錄

  1. 1 詳細釋義
  2. 2 古籍釋義

詳細釋義

詳細字義
◎ 殄 tiǎn
〈動〉
(1) (形聲。歺( è),剔解後的殘骨。隸變人“歹”。從“歺”多與死亡有關。本義:斷絕;竭盡) [5]  
(2) 同本義 [use up;exhaust]
殄,盡也。——《説文》
餘風未殄。——《書·畢命》
邦國殄瘁。——《詩·大雅·瞻卬》
敗國盡民。——《左傳·宣公二年》
丁殄地財。——《淮南子·本經》
(3) 又如:殄瘁(困窮;貧病);殄絕(滅絕);殄世(絕嗣)
(4) 消滅 [exterminate]
自王澤殄,風人輟採。——《文心雕龍·明詩》
武殄暴逆。——《史記·秦始皇本紀》
(5) 又如:殄平(消滅);殄熄(消滅;息滅);殄滅(消滅;滅絕);殄夷(殺盡);殄殲(殲滅)
(6) 昏迷 [be in a coma]。
(7) 如:殄靡(靡費)
詞性變化
◎ 殄 tiǎn
〈形〉
(1) 通“腆”。美好;善 [good]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詩·邶風·新台》
(2) 又如:殄沌(雜亂不分貌) [5]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古文〕《 唐韻》《 集韻》《 韻會》《正韻》徒典切,塡上聲。《 説文》盡也。一曰絕也。《書·舜典》朕墍讒説殄行。《孔傳》言疾讒説,絕君子之行也。
又《畢命》商俗靡靡,餘風未殄。
又《周禮·地官·稻人》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注》殄,病也,絕也。
又與腆同。《 儀禮·燕禮》寡君有不腆之酒。《鄭注》古文腆皆作殄。《詩·邶風》籧篨不殄。《箋》殄,當作腆。善也。正義曰:腆與殄, 古今字之異,故《儀禮》注云腆 古文字作殄,是也。
又《集韻》或作塡。《詩·小雅》哀我塡寡。塡,徒典切。 [1]  
參考資料
  • 1.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3]
  • 2.    殄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2-11-30]
  • 3.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30]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第12版:商務印書館,2020:483
  • 5.    殄  .漢典[引用日期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