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侯和

(三國時期魏臣)

鎖定
夏侯和,生卒年不詳,字義權, 沛國譙(今安徽 亳州)人,名將 夏侯淵第七子。三國時期魏臣, 魏元帝時任相國 左司馬、侍郎。 鹹熙元年(264)魏將 鍾會滅蜀後反叛,時和正出使 成都,抵制 鍾會。鍾會平,封為 鄉侯。 晉朝建立後為 光祿勳。
別    名
夏侯義權
義權
所處時代
魏末晉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沛國譙縣
本    名
夏侯和

目錄

  1. 1 人物生平
  2. 2 家族資料
  3. 3 史書記載
  1. 4 演義傳記
  2. 5 歷史評價
  3. 6 人物年表
  1. 7 歷史記載

夏侯和人物生平

夏侯和 夏侯和
夏侯和,字義權,魏名將 夏侯淵七子。晉光祿勳。魏徵西將軍。文帝為相國,以和為左司馬。歷任河南尹、太常。及晉立,武帝踐祚。 賈充女為齊王攸妃,時帝疾篤,朝廷屬意於攸。和謂充曰:“卿二女婿,親疏等耳,立人當立德。”充不答。及是,帝聞之,奪充兵權。徙和光祿勳。

夏侯和家族資料

父親 夏侯淵;
母親 丁氏或 卞氏或劉氏( 曹操內妹)
兄弟姐妹 夏侯衡, 夏侯霸, 夏侯稱, 夏侯威, 夏侯榮, 夏侯惠

夏侯和史書記載

夏侯和 夏侯和
清辯有才論,在魏歷任 河南尹、太常,也曾任相國 司馬昭的左司馬。官至 太常,關內侯, 光祿勳。

夏侯和演義傳記

魏將。父淵,魏 徵西將軍。夏侯和, 夏侯淵的四子,於 三國演義第102回登場,諳知韜略,被 司馬懿推薦成為其 行軍司馬,參與軍機,主動請命出擊,兩退 蜀軍,獲 木牛流馬。後進言懿斬所俘百餘蜀兵,懿不從。

夏侯和歷史評價

《 世説新語》:“和字義權,清辯有才論。”

夏侯和人物年表

和清辯有才論,文帝為相國,以和為左司馬。歷任 河南尹、 太常。
夏侯和 夏侯和
鹹熙元年(264年)八月, 鍾會作亂,和在成都,抗節不撓,拒會兇言,臨危不顧,詞指正烈。進和爵為 鄉侯。及晉立,武帝踐祚。 賈充女為齊王攸妃,時帝疾篤,朝廷屬意於攸。和謂充曰:“卿二女婿,親疏等耳,立人當立德。”充不答。及是,帝聞之,奪充兵權。徙和光祿勳。

夏侯和歷史記載

《 三國志》:以淵舊勳赦霸子,徙 樂浪郡。霸弟威,官至 兗州刺史。威弟惠, 樂安太守。惠弟和(夏侯和),河南尹。衡薨,子績嗣,為 虎賁中郎將。績薨。子褒嗣 [1]   。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6-09-23]